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20218391909
-
2 # 佳期如夢將至
靜脈抽血後,靜脈血管受到損傷,體內的凝血機制迅速啟動,在血管壁、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在血管內形成凝塊兒,減少血液的丟失,這一過程需要5分鐘左右。在這段時間內需要對抽血部位進行按壓防止血液滲出來,如果沒有按壓,或按壓方式不對,或時間太短,血液滲出後就會在區域性形成鼓包。滲出的血液會慢慢降解,形成青紫色的斑塊兒,而後逐漸吸收。 有時,雖然按壓很及時、到位,仍會出現鼓包和斑塊兒。這時,應該進一步做系統的檢查來明確診斷。這是因為抽血之後的過程,其實就是血管受損後的機體自我修復過程,如果患者的凝血機制有缺陷,抽血後按壓再好也還會出血,所以應請醫生診治。
抽血後如果針眼部位沒有壓迫一定時間(一般要求壓迫5分鐘),或擼上去的袖子太緊並且沒有及時放下,可能會在靜脈的針孔處出血造成皮下血腫.另有一些凝血機制有缺陷的人,在靜脈抽血後要求區域性壓迫的時間更長,否則很容易造成血腫! 一旦有血腫形成,較小的無須處理,一定時間可自行被組織吸收.如果較大的血腫,在初期應先在血腫處冷敷(15度左右的冷水毛巾或冷水袋),24小時後改用區域性熱敷(45度左右的熱水毛巾或熱水袋),促進血腫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