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大樹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這樣的:不管父母養孩子是出於什麼目的,是為了自己養老也好,是為了傳宗接代也好,當父母病臥在床的時候,做子女的都該細心照料。

    在《天道》裡,男主丁元英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父親要是成為了植物人的話,那我就會把他的氧氣管子拔掉。在一旁的母親說:那可是你的親生父親,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的出口?養兒防老,咋就落到這麼個下場。丁元英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你自己,那是交換,碰到我這麼個不孝順的,你就算賠了。這話可把他母親氣的夠嗆。

    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這個角色是我很喜歡的角色,劇中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就像上面說的養兒防老,他的理解就有悖與大眾的理解,同樣的,這一點我也不能接受。

    不管父母出於什麼目的養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傾注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種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的情感投入才是最真摯的愛,這種愛無關養孩子的目的,這種愛不圖報答但作為子女卻不能不報答。

    所以,當父母躺在病床上時,你能想的,能做的就是怎麼減少父母的病痛,就像《天道》裡丁元英說的: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麼程度不是標準。

  • 2 # 蘇杭故事1980

    李玫瑾教授說過一段話,大意是,看一個家庭的孩子有沒有人性教育,看孩子的表現就知。贍養父母,一種孩子是為了報恩,一種是為了還錢。哪種有人性,一看便知。

    如果養孩子是為了防老,那做父母的有點自私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成了契約關係,還是強制的,親情何在?

    那難怪有些孩子要怪父母,沒經他同意就生下他了。強制的契約,誰會喜歡?

    所以,養孩子為防老的觀點不妥。

    對父母來說,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對孩子來說,養父母是義務,靠父母是錯誤。雙方都自我要求,就是天堂,互相要求,就是地獄。

    我曾問過孩子:如果我將來病了,靠機器維持生命,你還搶救我嗎?

    她說:不救!

    我說:好!

    老公也說:如果我將來得了不治之症,我就去深山老林過最後的日子,不要人伺候。

    做為父母,我們怕給孩子增加負擔。做為孩子,我們要盡力對父母好。

    我特意在市裡最好的醫院附近買了房子,以防父母以後生病,方便照顧。媽媽去年手術,我帶著還沒斷奶的孩子在醫院照顧。

    對臥病在床的父母,想想自己人生的頭三年,吃喝拉撒全不能自理,和父母現在一樣,沒有他們的照顧,也沒有我的現在。

    再想想自己老了,也將和父母現在一樣。推己及人。

    父母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父母,然後,孩子同樣對我。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就是擋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屏障。所以,我要拼盡全力護他們健康長壽。

  • 3 # 鳳146983974

    臥病在床不是兩位老人家願意的,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相信他們也不願意拖累後人 ,成為後人的包袱噻!我覺得他們肯定會懷著愧疚的心情自責不已:“我為什麼不聽醫生的話,一意孤行,現在自嘗苦果,還連累了孩子們……”所以越是這樣,我們做後人的越是應該不露聲色,盡心盡力地伺候好老人,多多寬他們的心,要告訴他們沒有人覺得他們是累贅,兒女伺候父母是應該的……實在是沒空的話,我們還可以請個人從旁協助噻!

  • 4 # 使用者一蘭心蕙質

    理性地對待,不做傷害他們的行為,盡力讓他們過的舒心一點,不做過度治療,順其自然。

    因為誰都會老會死,醫生治病不治命,真到衰竭之時安然離世是不可避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走在某個地方,感覺自己來過但又說不出來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