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崑崙139100429
-
2 # 牛頭對上了馬嘴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是從周禮的“巫、卜、佔、史、禮”中分化出來的,孔子在春秋末期周遊列國,主要是推銷“恢復周禮”,但是沒有成功。孔子儒家思想來源於許多方面,他向春秋齊國丞相管仲學習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制度;他將周文王的“周易”作為儒家聖典;(周易作用就是祭祀和占卜的)他幾次讚揚老子的“道家”。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都是用竹簡寫字,字又是用的“篆體”,惜字如金。所以他的《論語》是他的學生口口相傳留下來的。
到了漢代,漢字的“楷書”引用,《論語》匯合成書。董仲舒將儒家、道家、法家、陰陽五學等等揉合在一起,出來了新的儒學,孝悌、女子貞操、君權神授等等,應運而生。漢武帝頒佈的“罷黷百家、獨尊儒術”,在兩漢時官方能夠通行,但是廣大的庶民都相信的是“道教”。道教的“養生術與房中術”深入人心,當時有98%的人不識字,他們可以從宗師口口相傳獲得道教,但是不能從儒生口口相傳中獲得官方的“君權神授”。兩漢時期,大量的道教宗師誕生,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黃巾軍造反的首領張角就是一個道教宗師。
魏晉時期,玄學應運而生,那就是“道教和佛教”。從南北朝、北魏、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都是道教和佛教,在現在的河西走廊到中原地區,大量的寺廟和洞窟(佛像)都是那時的作品,一直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南宋儒家“程朱理學”開始出現。蒙古人進入中原,建立了元朝,他們信仰的是“喇嘛教”,當時的儒教命運最慘,等級比妓女還低。儒教鼎盛時期,應該是明清時期,儒家所有的光環就是從那時興起!
要說明此問題首先要搞清中國封建文明的根本性質,其基調和風格(表現形式)就會看的清晰了。中國封建社會是秦朝開創,漢朝繼承、鞏固並由此經多次改姓換代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其根本性質是以農耕文明加氏族群體為基礎、以一姓家族中央集權為特徵的社會。這個基本的基調和形式就是郡縣制(廢除分封各自立國的王侯貴族特權,由中央政權派官員實現逐級治理)、書同文、行同倫、統一貨幣,中華大一統。由上便清楚看到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者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和促成其變革的法家學派。“存在決定意識”,“思想即時代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倫理方面)本身就不是自己的獨創,而其基本觀點是源於和轉述的周公所制的周禮。其基點是以孝為本源,以忠全大義。後來在漢武時被董仲舒加以改造利用演為“三綱五常”,名義上稱“獨尊”,實則是融合諸家,更是迎合了法家,依附維護了皇權一統。所以說“中華封建文明”的基本“基調”的確定與孔子思想無關。既便被董仲舒改造應用,也只是依附維護和利用的關係。儒學是孔子以“克己復禮”為總目的的學說,它是不主張開拓創立新制的。戰國結束後,具開創性的中國封建文明的基調是秦始皇確立的,其後雖幾經變遷、更替,但兩千多年其基調一一即基本格局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