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了無痕軒

    黃袍是均碼兒,當時在場的石守信 、王審琦、趙普等等,都能穿?其實這是一場二趙策劃好的舞臺劇。咱們情景再現一下:話說天下分久必合,五代十國末期,連年戰火不斷,朝代更替頻繁。 離開京城二十里的 陳橋驛,眾將喝酒。 王審琦: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老石,咱倆按著感情喝。

    石守信:兄弟,你這就感情氾濫了,趙大哥有量,趙大哥……趙大哥呢?

    趙匡胤:(在桌子底下爬起來)幹!兄弟們一醉方休!(阿嚏)

    趙普:趙點檢,您喝酒太實在了,不能再喝了,回帳休息吧! 趙普攙扶趙匡胤,趙匡胤躺在酒桌旁的榻上。

    趙匡胤:輕傷不下火線,我在這兒歇會兒就行。(當即倒下鼾聲如雷,趙普幫趙匡胤蓋上被子,與眾將繼續喝酒)

    王審琦:大哥這人就是實在,紅臉漢子。

    石守信:咱們這麼些年南征北戰東擋西殺,趙大哥真是勇猛無敵。

    趙普:趙大哥一條盤龍棍,柴家的江山得有他一多半!

    石守信:這是實話,咱們為趙大哥的盤龍棍喝一杯! (眾將喝酒)

    王審琦:要說上次潞州一戰,石大哥的義成軍也是神兵天降……喝!

    石守信:喝!那場鏖戰想起來都後怕,當時我們從潞州東南進兵…….

    趙匡胤:(翻身)啊!殺啊!

    王審琦:你看大哥!睡夢中還惦記衝鋒陷陣呢!

    石守信:就是這麼敬業,幹一行愛一行,這是又排兵佈陣呢。喝!

    趙普:喝!咱們為趙大哥的運籌帷幄喝一杯! (眾將喝酒)

    王審琦:你們說這兵法,《孫子兵法》到底有沒有真傳?

    石守信:有說是孫武子寫的,有說是孫臏寫的,說法不一。

    王審琦:孫臏他老師是鬼谷子吧?

    石守信:是啊!說是騎老虎。

    王審琦:傳說,傳說,傳著傳著就胡說,人能騎老虎嗎?

    石守信:有啊!馬戲團都行,鬼谷子怎麼就不行?高人嘛!

    趙匡胤:(翻身)陳摶老祖!

    王審琦:大哥又說什麼?

    趙普:陳摶老祖啊!趙大哥的授業老恩師。

    石守信:世外高人!怹老人家也是騎老虎的! 王審琦:又來了,人就不能騎老虎!

    石守信:能騎老虎!

    王審琦:不能!

    趙匡胤:(翻身)咳嗽。

    趙普:你們倆老跟老虎較勁有意思嗎?眼看著幼主登基了,幼主…….

    石守信:幼主也得有三歲多了。

    王審琦:三歲的孩子慢慢就有自己的抵抗力了。

    石守信:兩歲多容易鬧病。

    王審琦:母體的抵抗力慢慢就沒了…….

    趙匡胤:(翻身)劇烈咳嗽。

    趙普:你們倆會聊天嗎?

    石守信:這不話趕話兒嘛。

    王審琦:聊天還有什麼中心思想嗎?

    趙普: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他知道嗎?

    石守信:三歲孩子不記事兒。

    趙普:旁邊兒太監宮女給塊糖,他都得覺著比咱們功勞大。

    石守信:這太不講理了!

    王審琦:這可不行!跟他急!

    石守信:憑什麼呀?!

    王審琦:不行不行!咱得想辦法!咱也給他糖!

    趙普:什麼辦法?

    王審琦:咱也給他糖!

    趙普:沒聽說過!太不開竅了!咱們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石守信:咱辭職!

    趙匡胤:(翻身)劇烈咳嗽。(阿嚏)

    趙普:辭職幹嘛?咱們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

    王審琦:對!

    石守信:有道理!

    眾將呼應 趙普:(擦汗)這份兒費勁!你們看這件黃袍,跟皇帝龍袍差不多吧?咱們給趙大哥穿上!  大家鬧哄哄地拉起酒醉的趙匡胤,趙匡胤 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人把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趙匡胤捂臉跺腳穿上龍袍。 

    王審琦:大哥多嬌羞!

    趙普:新娘似的。

    石守信:入戲!你們看趙大哥紅臉漢子,穿上還真像……

    趙普:像皇上?

    石守信:像西紅柿炒雞蛋!

    趙普:(按石守信)趕緊磕頭! 大夥跪倒在地上磕頭,高呼“萬歲”。

    趙匡胤: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們都能聽從嗎?

    眾將(齊聲回答):自然聽陛下命令。

    王審琦:(低聲)酒醒了?

    石守信:嗯,挺清醒哈!

    趙匡胤:咱們到了京城以後,要保護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準搶掠國家倉庫。 執行命令的將來有重賞,否則定斬不赦。

    眾將:遵旨!

    趙普:吾主萬歲萬萬歲

  • 2 # 月曉YB

    所謂的黃袍加身,趙匡胤半推半就的做了皇帝,只不過是史家的溢美之詞罷了。我們無法想象,在封建社會,君權神授的世界裡,一群小兵會自發的黃袍加身在自己將軍的身上。不必說皇帝饒不了他們,就算是披上黃袍的將軍也會對其嚴懲不貸。

    如果這件事純屬偶然,那麼結果無疑是兩個,要麼趙匡胤被殺掉,要麼整個軍隊都會面臨滅頂之災。

    公元960年春節,後周小皇帝接受百官的朝賀。只是,不巧的是在百官朝賀之後,後周收到了一個比較嚇人的訊息,即契丹率大軍南侵。慌亂的小皇帝與年輕的太后隨即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北上迎敵。一場兵變即將誕生。

    出征之前,東京城內謠言滿天飛“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出兵那天,就擁立趙匡胤當皇帝)。五代十國,那個動亂的年代,百姓是習慣了天子換姓的事,可奇怪的是,宮裡卻一點也不知道。

    趙匡胤出兵之後,就發生了陳橋兵變之事。這事史書記載,之所以會擁立趙匡胤為皇帝,是因為他深得禁軍軍心,其二是禁軍立功心切。

    然而這兩個理由看似成立,但是卻又都不合邏輯。古往今來,深得軍心的將軍太多了,也沒有一個披上件黃袍就做了皇帝了。第二個,立功心切,你不應該去殺契丹人麼?擁立皇帝算是什麼立功。

    而且,契丹滅後唐的事可發生了不久,契丹人的恐怖還歷歷在目。軍人不去想保家衛國的事,反而想著擁立皇帝,這絕對不是正常的反應。

    趙匡胤的反應是什麼呢?夢中驚起,黃袍加身,推辭不成,做了皇帝。

    趙匡胤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皇帝的呀。

    不過,此事有疑點。先說謠言,謠言不是無根之水,而且說得那麼準確,那一定就是有人捏造的。

    再者,行軍打仗,黃袍是從哪裡來的?帶著黃袍去做什麼。

    再其次,政變發生之後,趙匡胤在汴梁的家人麼安然無恙這就很是奇怪了。

    最後,更重要的一點,趙匡胤是出去抵抗契丹去了。那契丹軍隊在哪了?史書的記載就很敷衍了,等趙匡胤登基改元之後,“契丹與北漢兵皆遁去。”

    這就更不符合邏輯了,一般王朝內亂,外敵都是要趁你病要你命的,怎麼一聽趙匡胤做皇帝了,就都跑了?趙匡胤難道有主角光環不成?

    回到問題本身,趙匡胤是不會被殺掉滴,反而誰攔著趙匡胤登基了,誰就會被士兵們殺掉。

  • 3 # 一切都付笑談中

    放心,趙匡胤不但不會被殺,反而這些大將會極力配合趙匡胤演完這場被逼當皇帝的大戲為什麼呢?那就是因為這場戲是趙匡胤自編自導的,他是總導演。

    在古代,權臣逼宮,另立新王朝一般都會被後世斥罵的,而趙匡胤深知這個理,為了避免後世的非議,他必須要演一場逼不得已上位的大戲,他的皇位才能被天下百姓接受。

    趙匡胤起家是在後周時期,那時由於趙匡胤頭腦靈活,作戰勇敢,打仗能獨當一面,被後周世宗柴榮屢次提拔,最後任殿前都點檢,成為柴榮最親近的將領之一。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駕崩,不滿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而趙匡胤作為顧命大臣輔佐小皇帝,並加封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位極人臣,並逐漸掌握了後周的軍政大權

    但趙匡胤不滿足於俯首稱臣,他有鴻鵠之志,目標直指九五之尊,但後周對趙匡胤禮遇不薄,如果強行篡位登帝,那將被後世千古唾罵,這是趙匡胤不願意看到的。

    又想當皇帝,又不想被後世非議,他只能演一場苦情大戲,來證明他不想當皇帝,而是被逼當皇帝的。

    公元960年春節期間,國內沉浸在過節的歡樂氣氛中,突然邊疆士兵急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訊息傳到朝廷,符太后和一眾大臣慌作一團,最後由範質、王溥作主,派遣趙匡胤出兵抗敵,趙匡胤領命後,帶著一幫兄弟離開京城,到了離開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

    這時大戲開始,一些將領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紛紛說道,當今聖上太小,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道,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帝,再出兵不遲,第二天一早,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讓一將士將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趙匡胤大驚,裝出一副無奈的樣子,說道,你們這是在害我,可是將士們紛紛跪地不起,並山呼萬歲,趙匡胤再三請辭,可是將士心意已決,最後,趙匡胤被迫接受當皇帝。

    回到京城後,眾大臣見木已成舟,符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訓孤兒寡母,一時也沒了主意,最後由趙匡胤出面答應善待他們母子,符太后哭哭啼啼拿出了傳位玉璽,並昭告天下,柴宗訓禪位。趙匡胤開始正式稱帝,是為宋太祖,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符太后與柴宗訓一同被趙匡胤遷到房州,得以平安生活。

    宋太祖趙匡胤當皇帝后,還比較仁義,沒有大肆殺戮開國功臣,而是以柔克剛,杯酒釋兵權,輕鬆解除高階大將的兵權,留下了千古美談,而他上演的被逼當皇帝,成功騙過了後世學者,沒有被後世唾罵。

  • 4 # 入世之人

    我認為有很大的可能趙匡胤會被部下殺死

    是的,普天下人,千夫所指,都說是他策劃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把那孤兒寡母趕下了臺。他趙匡胤英雄一世,這卻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個汙點。

    在趙匡胤之前,並不想稱帝而被部下強行擁立的大有人在,這些人的經歷,完全可以作為趙匡胤並未策劃陳橋兵變的一個佐證。可是,傳播這謠言的,本就是對他不懷善意的,誰會提起影響謠言真實性的史例項子呢?

    當時趙匡胤掌握著後周最精銳的軍隊,整個開封城本來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的結拜兄弟"義社十兄弟"都是後周的大將軍,他要武力稱帝輕而易舉。他要脅迫小皇帝搞個"禪讓"也是易如反掌。以他的實力,他甚至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讓小皇帝夭折,讓柴氏失去 繼承人,然後被公推稱帝。那樣的遮羞布,絕對比先派人謊報軍情,說契丹來犯,然後領兵出去轉一圈再殺回來,搞一出比直接篡位或者玩"禪讓"還要丟臉的"黃袍加身"醜劇更高明。

  • 5 # 笑談文史生

    趙匡胤黃袍加身,不是被手下逼的,而是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而已,所以不存在從不從的問題。到底怎麼回事呢?

    一、出身軍人家庭的趙匡胤。

    趙匡胤字元朗,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由於出身軍人家庭,帶給趙匡胤的除了一身武藝,嚴格的自律外,就是高度的緊張了,完全沒有一般家庭的溫暖。這讓年少的趙匡胤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家,最終離家出走,自己外出闖蕩。

    二、跟隨郭威,學到了一生受益的本領。

    趙匡胤離家出走後,在社會上流浪了一段時間,後來遇到郭威招兵買馬,就報名參加。郭威看在與趙匡胤父親有交情,就讓趙匡胤做了自己親兵。雖然親兵地位低,可卻可以跟在領導身邊,可以學習領導是怎麼當領導的。趙匡胤認真的學,郭威也毫無保留地教,很快帶兵打仗,政務處理等事務趙匡胤都駕輕就熟了。

    這時,郭威傳授了趙匡胤關鍵的一招,郭威黃袍加身當皇帝了。沒錯,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不是趙匡胤,而是郭威。郭威當了皇帝后,趙匡胤也被任命為副指揮使。

    三、與柴榮一起打天下,在軍中樹立了自己威望。

    郭威去世後,柴榮當上了皇帝。趙匡胤和柴榮是一對出生入死的好朋友,自己當了皇帝,自然不能讓兄弟吃虧,就讓趙匡胤做了禁軍教頭。從此,兄弟兩人開啟了馳騁天下的黃金歲月。

    1、北漢(後漢殘餘勢力)和契丹合夥攻打後周,柴榮御駕親征。雙方擺好架勢後,衝鋒號一響,後周的幾位節度使卻直接逃跑了。 後周將士當場就亂套了,誰也不知道該往哪邊跑。緊急關頭,趙匡胤帶著兩千精兵,像開了掛一樣衝向敵軍,這才穩住局勢。 柴榮緩過神後,二人合兵大敗北漢軍。

    2、957年,南唐攻打揚州,後周守將韓令坤請求棄城逃命。趙匡胤罵道:“誰敢溜出揚州城,我就剁了他的腳”!然後,親自帶著二千人馬去救援,直接乾死一萬多南唐軍,立馬解了揚州之圍。

    3、柴榮攻打壽春時,正在開會商議全軍過河的方案,趙匡胤已經帶著部下游過去了。會議還沒結束,趙匡胤就開著南唐的戰船回來載客了。柴榮和趙匡胤配合的極為默契,很快就平定了淮南地區。

    除了這三次,柴榮和趙匡胤還有好多征戰故事不再一一列舉。總之,經過與柴榮南征北戰,趙匡胤在軍中樹立起了自己威望,得到眾多將士擁護。

    四、黃袍加身的趙匡胤。

    柴榮也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可惜只活了38歲就死了。死之前,把趙匡胤封為了殿前都點檢。這是個什麼官呢?就是說可以控制軍權的一個重要官職。

    960年正月初一,朝廷收到路邊社傳回的訊息:契丹和北漢要一塊來後周過大年,宰相範質嚇得餃子都不吃了,連忙跑進宮報告太后。

    正月初二,趙匡胤帶著後周大軍就出徵北漢。部隊走到離開封二十公里的陳橋驛時,趙匡義和趙普就授意手下就拿出黃袍蓋在假裝睡覺的老哥身上。

    趙匡胤睡醒後,看到身上的黃袍,作出很難為情的樣子:“唉,你們貪戀富貴,卻逼我做天子。要我當皇帝也可以,回京後要嚴格遵守三大紀律,服從者賞,違令者斬!”手下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回到開封后,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仍定都開封,改元“建隆”,史稱“宋朝”“北宋”。

    總結

    從趙匡胤的成長史和陳橋兵變來看,黃袍加身只不過是早已經預謀好的一場戲而已,是趙匡胤對郭威的一次模仿。當時的趙匡胤在軍中不僅資格老,威信也高,帶隊時間長,以前有柴榮壓著,將士們不敢有二心,可當柴榮死了,趙匡胤就一支獨大,再也沒人可以壓制他,最終奪取了皇位。也真是這個原因,從古至今才上演了一幕幕“狡兔死,走狗烹”的一幕幕歷史悲劇。其實,這也是帝王們的無奈之舉,因為你不幹掉老將,總有一天,這些老將會幹掉你。所以,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極力打壓軍人,重文輕武。目的就是杜絕再上演一戲“黃袍加身”的大戲。

  • 6 # 白雲雁水

    正史上把趙匡胤黃袍加身,寫成是士兵逼迫的,甚至是極不情願的。真相是這樣嗎?黃袍加身的史實是:趙普和趙匡胤的精心策劃,蠱惑士兵完成的一次不流血的政變。這個過程具體是由趙普總導演,趙匡胤主演,士兵群演完成的。

    及世宗晏駕,北邊奏契丹入寇,太祖以兵出拒之,行至陳橋,軍變。《龍川別志》

    說公元960年,契丹入侵,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抗敵,當部隊來到陳橋驛的時候,趙匡胤晚上喝了酒就呼呼大睡去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他根本不知道,陳橋兵變根本與他無關。事實上,契丹入侵是一個完美的欺騙理由,真相是:960年大年初一,周世宗柴榮死了,國喪。突然鎮州(今河北正定)長官飛馬來報,北漢契丹聯軍入侵了,軍情十萬火急。符太后和宰相範質商議,派誰出征,沒有一個武將主動請戰,兵力最強的趙匡胤也不表態,範質沒有辦法,只能請求大將趙匡胤率兵出征,趙匡胤顯得很勉強,但是表示願意以國事為重,統帥三軍將士北上抗敵,就這樣趙匡胤率軍北上出征。

    讓史學家困惑的是,為什麼趙匡胤一到了陳橋,契丹的大軍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為什麼查遍相對完整的契丹國史,根本沒有記載這次南征呢?原來,這是趙普精心策劃的一個騙局,編造了契丹的入侵理由,並且要趙匡胤駐在鎮州的心腹大將,趕在正月初一到京來送信。

    三是騙到了調兵虎符。周世宗是個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在生前設計好了對付叛國者的關鍵就是:軍隊調動權和軍隊日常管理權分開,趙匡胤當時雖然是京城禁衛軍的首領,可調兵的虎符卻在大將韓通手裡。趙匡胤要想把軍隊調動出去,必須拿到調兵的虎符。想啥來啥,在大年初一的早晨,符太后和宰相範質商議後,要求韓通把調兵的虎符拱手送給趙匡胤。

    四是誘導了士兵納投名狀。趙普讓楚昭輔扮做假道士,在士兵中忽悠天無二主,通過製造輿論,鼓動士兵造反。趙普採取“三遜三辭”的辦法,讓士兵說出了造反的話和造反行為,將士兵推向火坑,讓士兵們納下了投名狀,形成了士兵激憤造反的態勢。

    五是提前製作了加身的黃袍。如果不預有準備提前製作好黃袍,當趙普和士兵們將趙匡胤抬到交椅上的時候,哪能及時拿來黃袍?這些環節都被趙普設計得天衣無縫。

    二、趙匡胤主演的劇情

    趙匡胤是陳橋兵變這齣戲的主角。在趙普的導演下,趙匡胤將表演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那麼趙匡胤率軍抵達陳橋後,都幹了什麼呢?就是六個字:喝酒、睡覺、假哭。

    首先說說喝酒。大年初三,趙匡胤率領數萬大軍出了汴梁的愛景門,兵權在握,志得意滿,不緊不慢地來到了30裡外的陳橋驛,立刻下馬休息,將馬拴在了今天還能看見的一棵槐樹上。帶兵打仗時從不喝酒的趙匡胤,立刻叫來一壺老酒,竟然一飲而盡,之後便呼呼大睡。

    其次說說睡覺。趙匡胤從大年初三白天到晚上就是睡覺,這期間沒人驚動他,他也沒起來上廁所。估計他做的美夢肯定是大年初四早上,黃袍加身。在大年初三的晚上,被趙普忽悠起來準備造反的士兵,帶著刀槍群情激憤地來到了趙匡胤的帳外,要求趙匡胤帶著他們抓緊造反起事。可這時趙普對士兵們說:“我去叫醒太尉”。可面對一個裝睡的人,怎麼能叫醒呢!

    最後說說假哭。公元964年,大年初四的早上,天還沒亮。軍營已經炸了鍋,一幫將校和趙普一起湧入了趙匡胤的元帥大營,把帳篷裡還沒有睡醒的趙匡胤抬到交椅上,然後趙普像變魔術似的拿出一件黃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趙匡胤這時候還假裝睡意朦朧,看到黃袍披在身上後,他立刻哭了起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普等害我不忠呀”!

    受趙普蠱惑起義。楚昭輔出場之後,趙普立刻來到他的心腹軍營說:“哎呀,不得了了,天上出了兩個太陽,象徵國有二君。點檢做天子,說的不就是太尉嗎”?當士兵被趙普忽悠的群情激憤,說出造反的話來後,趙普又說:“謀反者可是滅九族的呀,大尉如果不從,我們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當大年初三的晚上裝睡的趙匡胤怎麼也叫不醒時,趙普已經對紅了眼睛,沒有退路的士兵們說:“順應天命是好事情,大家不要把事情搞砸了,我想大尉應該也不會反對,只要大家回到京城別殺人放火,大家都是開國功臣”。趙普的意思很明白,大家別亂來,大尉肯定同意,起事肯定成功。

    “硬逼”皇袍加身。在大年初四的早上,已經像打了雞血似的士兵們,在趙普的帶領下,一擁而上將黃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最終完成了陳橋兵變。

  • 7 # 知常容

    你還真信趙匡胤是被逼黃袍加身啊,這只是一場秀,一場由趙匡胤指使趙光義,趙普等人做的一場秀,所以你的假設自然不成立了。因為趙匡胤不會拒絕的,如果真的拒絕,將士也不會殺掉他,他反而會殺掉那幾個帶頭的以證清白。

    他們的第一步是這樣做,先由趙匡胤的親信在軍中散步一些謠言,“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這些言論當然是偷偷的,他們一邊散播這種言論,當然一邊要看將士的反應,同時也可以找出忠於周朝之人以方便清楚。

    因為這件事情是篡位,這是要被寫入史書捱罵的,怎麼才能做到不捱罵,那就是“眾望所歸”。

    此時趙光義和趙普出面了,讓手下將黃袍披在喝醉的宋太祖身上,當然這醉自然是假的。然後高呼萬歲。接著趙匡胤裝出一逼很無奈的樣子,接受皇帝位。

    這種秀在歷史上經常出現。

    比如劉備稱皇帝,也是下屬建議,劉備就是不答應,而且是死活不答應。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大家派諸葛亮去說服。

    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

    這段話的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當皇帝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有好處,所以你就當吧。然後劉備就當了皇帝。

    真的不想當皇帝會是怎麼樣的反應呢?

    虞見岐等,厲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固拒之。

    這段話表達的就是一個意思,那就是我不當。後來韓馥希望他領尚書事,結果他斬了韓馥的使者,這樣大家都明白劉虞這是真的不想當。

    所以想當和不想當你只要一比較就比較出來了。

    所下人為什麼都願意,一是沒得選,不支援那自然會被清除,二是好處大大的,諸葛亮勸劉備當皇帝,上面引用的一句話中最後一句很關鍵。: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

    成功之後,大家都是蜀漢的開國功臣,功名和賞賜自然多多的,這是一場大家在一起的豪賭。

  • 8 # 歷史的星光

    趙匡胤不同意黃袍加身,士兵就會殺了他,這隻能當句笑話聽。

    士兵怎麼會殺他?士兵不過是他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的道具而已。

    其實他也是有樣學樣,照葫蘆畫瓢。

    十年前,也就是公元951年,。他的前輩郭威,也就是柴榮的義父,身為後漢的顧命大臣,也是這麼幹的。

    五代十國的年代,是一個群雄爭霸、思想、道德極為混亂的年代。國無固君,朝無定臣。今日兄弟,明日仇敵。今日奉為共主,明天棄如敝履。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只要手握槍桿子,誰都想稱王稱霸。宮廷變幻,改朝換代,都是尋常之事。

    既然是強人政治的時代,強人在,片刻安定。強人歿,朝局重新洗牌,再選新的強人。臨終託孤、榻前顧命,都是一時的海誓山盟,過了全不算數。

    所以劉知運帶著郭威、蘇逢吉一班人建了後漢,不過一年,他這個帶頭大哥便一命嗚呼。郭威及義子柴榮與新主劉承祐很快翻臉,老老少少被劉承祐一股腦殺絕。郭威推翻劉承祐,另立新主劉贇。正好有遼國起兵來犯的訊息。郭威帶大軍北上迎敵。到了澶淵,兵變!

    戲份很足,讓人感動。其實在他消滅劉承佑的時候,已經慫恿官兵在開封城中燒殺搶掠了三天。官兵個個成了身負血債的罪犯,誰還願意再迎接一個劉姓的皇帝來秋後算賬呢?

    天下從此變成了後周。

    郭威三年後病逝,義子柴榮接替了後周的皇位,幹了7年,打下了大半個中國,這位人稱“小李世民”的英主,敵不過疾病消磨,39歲便去世,留下了7歲兒子柴宗訓。

    政治洗牌又開始了!

    半年以後,檢點做天子的傳言在開封盛傳。

    同樣,也是北方邊境警訊,趙匡胤率軍來到陳橋驛,忽然士兵大譁,高喊點檢做天子,隨即高懷德捧上了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

    其實這不過又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鬧劇。他的弟弟趙光義、都指揮高懷德、掌書記趙普,早已四處放風,上下其手。一待陳橋兵變,城中的都指揮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便大開城門,等待大軍回程。連那逼迫柴宗訓禪位的詔書,也由翰林學士陶轂早早寫就。更有那部校王彥昇、羅彥瑰等,劍拔弩張,凶相畢露,驅趕朝中大臣,逼迫他們承認新任天子。

    誰信呢?

  • 9 # 陳小皮

    周恭帝的母親,當朝皇太后只好請擔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之職的趙匡胤統領禁軍抵抗南侵的遼國大軍。正月初三大軍駐紮在開封北面的一個驛站陳橋驛,當天夜裡趙匡胤正醉臥在大帳中,帳外的士兵突然聚集起來喧鬧著說:“皇帝年幼無知,如何能夠治理朝政?”到了次日的黎明,鬧事的將士們手執武器到了趙匡胤的大帳中聲稱:“眾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眾將士於是將只有皇帝才能穿戴的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軍營中全體將士歡呼萬歲,然後硬是擁他上馬,返回了都城開封,於是趙匡胤兵不血刃地取代了恭帝,建立了大宋政權。這就是歷史著名的黃袍加身的故事,趙匡胤糊里糊塗地在眾將士的簇擁下回到東京登基稱帝。

    第一,趙匡胤奉命領軍出征是抵禦遼國的進攻,然而到太祖皇帝趙匡胤登基稱帝后為何就不用出徵了呢?其次在《遼史》也沒有查到在當年南侵的記錄,這就可以說明遼國入侵本來就是謠言。而編織謠言正是趙匡胤領兵出征,發動兵變的藉口。

    第二,當趙匡胤率領大軍行至陳橋驛之初,此時並沒有出現兵變之說,然而在趙匡胤醉酒一夜後,便出現黃袍加身了,這黃袍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要知道黃袍在五代時期可不是尋常之物,這可是皇傢俬有的東西,不可能是軍中士兵偶然得之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黃袍加身怎麼可能不是早有預謀呢?

    第三,所謂的“醉臥不醒”不過就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趙匡胤作為率軍出征的主帥,剛剛上路怎麼可能在軍中如此過量飲酒呢?此時遼國大軍壓境,有強敵虎視眈眈,即使他再喜歡飲酒,也不可能對軍國大事如此地掉以輕心吧。所以“醉臥不醒”更合理的解釋是趙匡胤想給天下人以他對兵變一無所知的假象。他想告訴世人,在這場兵變中我可是被士兵脅迫才當皇帝的啊,黃袍是眾將士強加到我身上的,我不能辜負將士對我的愛戴,只能勉強接受。在這場鬧劇中趙匡胤的演技堪稱一流。

    第四在《宋史 杜太后傳》中記載,杜太后得知兒子趙匡胤稱帝后說:“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從讀太后的口中分明可以看出趙匡胤早有稱帝的野心,黃袍加身絕對不是喜從天降的好事,實則是一場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第五,趙匡胤登基後,立刻提拔了陳橋的守門官員,而在建隆二年也是是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的第二年,擔任殿前都檢點的慕容延釗就被罷官,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趙匡胤是多麼的心虛,他所擔心的正是“點檢做天子”這樣的好戲重演。

    這次王朝的更替,沒有喋血宮門,沒有烽煙四起,沒有屍橫遍野,幾乎兵不血刃地改朝換代,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新王朝的奇蹟。這也充分體現的趙匡胤的政治手腕,但是手段在高明,總會留下破綻。趙匡胤黃袍加身,看似被逼無奈,實則就是是一場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 10 # 兔子國王

    殺掉?不存在的。

    莫不是真的以為黃袍加身是強迫的?這可是趙匡胤一手操作的,趙匡胤在柴榮不行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未來,他作為軍中大將,手握兵權,做皇帝是肯定的,除非他忠心耿耿,但有什麼理由讓他衷心一個孩子呢?當然沒有理由,再加上手下慫恿,當皇帝的心思早就有了,只不過他一直在等機會。

    古代當皇帝是要講究名正言順的,他要等一個過度,趙匡胤不會自己說我要當皇帝,而是讓手下說,而且手下說了還要推辭,這是程式,必不可少的,黃袍加身當上皇帝,趙匡胤就可以說,你看,不是我老趙想當皇帝,是弟兄們看得起,逼我的啊,我當這個皇帝太難了,趙匡胤是一個很懂規則人心的人,他對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可謂很好,趙匡胤雖然是將軍,但是講道理,講文明,給柴榮的兒子“丹書鐵券”,犯罪不可用刑,就算造反,只能賜其在獄中自盡,不能侮辱於街市等一系列特權。

    趙家和柴家大致相安共存,你大宋重文輕武,提倡講道理,你得以身作則,所以他不能殺柴家,他必須要把這件事做好了,表面功夫要做好。

    總之,趙匡胤的兵,絕對會受趙匡胤影響,被逼是趙匡胤書寫的,皇帝九五至尊誰不想當?趙匡胤的政治手段可是高明的很,開國皇帝哪有善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減肚子和背部的肉?堅持了一段時間運動就是減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