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岱的字,正史中沒有記載,甚至在三國志上連個馬岱的傳都沒有,其事蹟僅見於三國志·馬超傳以及三國志中其他相關人物傳記及裴松之的注,再加上其他相關史書的零星記載。 伯瞻說 馬岱字伯瞻一說,是因為日本的三國研究者在中國的地方誌·《陝西省扶風縣鄉土志》第162頁中(中國方誌叢書??華北地方273「陜西省扶風縣郷土志」P162)發現有“馬岱字伯瞻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諡曰武侯”的記載而來。 但是從三國志中的記載來看,蜀國當時擁有諡號的僅有十二人,分別是:法正、諸葛亮、費禕、蔣琬、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趙雲這十二人,地方誌中所述“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均與歷史所述相同,唯獨最後的“諡曰武侯”有問題,也許是蜀漢之後的追諡,沒有記載在三國志上,也許地方誌中的筆誤,也有可能是陝西地方的人民送與的諡號,當然地方誌並不是正史,僅作參考,歷史上是怎麼回事就不得而知。 仲華說 馬岱字仲華一說,是出現於民國時期,周大荒所著的小說《反三國演義(又名反三國志、超·三國志)》中作者周大荒給馬岱起的字,是否有任何依據,作者似乎沒有說明。 謹之說 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似乎還流傳著馬岱字謹之一說,至今不見有何依據,可信度幾乎為零。
關於馬岱的字,正史中沒有記載,甚至在三國志上連個馬岱的傳都沒有,其事蹟僅見於三國志·馬超傳以及三國志中其他相關人物傳記及裴松之的注,再加上其他相關史書的零星記載。 伯瞻說 馬岱字伯瞻一說,是因為日本的三國研究者在中國的地方誌·《陝西省扶風縣鄉土志》第162頁中(中國方誌叢書??華北地方273「陜西省扶風縣郷土志」P162)發現有“馬岱字伯瞻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諡曰武侯”的記載而來。 但是從三國志中的記載來看,蜀國當時擁有諡號的僅有十二人,分別是:法正、諸葛亮、費禕、蔣琬、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趙雲這十二人,地方誌中所述“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均與歷史所述相同,唯獨最後的“諡曰武侯”有問題,也許是蜀漢之後的追諡,沒有記載在三國志上,也許地方誌中的筆誤,也有可能是陝西地方的人民送與的諡號,當然地方誌並不是正史,僅作參考,歷史上是怎麼回事就不得而知。 仲華說 馬岱字仲華一說,是出現於民國時期,周大荒所著的小說《反三國演義(又名反三國志、超·三國志)》中作者周大荒給馬岱起的字,是否有任何依據,作者似乎沒有說明。 謹之說 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似乎還流傳著馬岱字謹之一說,至今不見有何依據,可信度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