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除非領導檢查,才願意讓學生戶外活動。

9
回覆列表
  • 1 # shoy瀚

    最主要原因是,如果學生在校時間,發生較大運動傷害事故,比如致殘,或死亡事件,那校必然被問責、追責而取掉頭頂烏紗帽!

    校園體育運動是高風險的一項工作,因室外上課,既便室內體操房上課同樣危險種種,有器械運動,沒器械運動都隱藏殺手,這是體育無法控制的!比如運動猝死,儘管在校內發生概率很低,但依然存在,因為隱性心源性心臟病也存在於青少年身體中,這是學生、家長和體育老師都不能未卜先知先覺的存在,當某一天、某一節、某一時突然爆發時當事人就死亡了,除了佛祖能先知先覺,否則誰都做不到!

    還有一種不可控的風險,那就是校園裡頑皮生、搗亂生,他們都有共同特點,就是家教先天缺失而養成膽子大、行規差、無法無天地步,上誰課,誰頭疼!室內課還好控制,室外體育課也只能控制一時,當自由活動時,除非體育老師採取人盯人戰術,否則就會發生意外!一節課可以盯,總不能從初一盯到初三吧!誰個體育老師能做到,要麼他瘋了,要麼體育老師瘋了!

  • 2 # 體育思考者

    學校不喜歡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主要原因是學校領導怕影響學校的考試成績,怕被貼上學校教學質量低的標貼,怕上級領導的批評,怕丟掉校長“烏紗帽”。

    多年以來,中國各縣市的的教育部門,每學期、每學年進行各學校學生考試成績評比和排名。排名比較落後的,學校領導受批評,連帶政府領導也受連累。所以,各學校不遺餘力抓文化課成績。平時口頭上說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實際上,體育被排擠在被忽視的角落。雖然說每學年有體育考試,但考試成績各校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計,排名主要是文化課成績在起作用。。

    所以,從校長到教師大多不支援學生熱衷體育活動,生怕學生愛上體育活動而放鬆了文化課學習。學生的體育課被文化課老師侵佔成為常態。初中和高中的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存在感還稍好點,體育活動的重災區是各個小學,體育設施差,僅有的體育設施甚至被收起來,不讓學生活動。體育課被佔用比較盛行。

    不僅學校領導和教師不支援學生熱衷體育活動,許多學生家長也不支援孩子熱愛體育活動,如果學生參加了學校的體育隊,有些家長就提出了異議,唯恐孩子耽誤課程,要求孩子退隊。學校體育活動在校內外有阻力。

    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過分呵護,以及學校體育的現狀,中國的青少年體質大不如前,跑不快,跳不遠,走不動,小胖子處處可見。怪不得近些年中國球類運動在走下坡,支撐金子塔尖的底座有了問題,國家體育能不出問題嗎?

    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質的現狀,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人是首要因素,沒有一個健康的族群,復興從何談起。日本雖然是個發達國家,青少年的體質並沒有走下坡,他們的學校體育做得非常好,日本青少年的健康指標遠遠高於中國

    。改善學校體育現狀,刻不容緩,應該引起每個中國人的重視了!

  • 3 # 足球慢半拍

    因為這件事情完全符合學校的利益。說白了學校既不願意付出,又不願意承擔責任,在一切為了考試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還可以輕而易舉的搪塞學生,甚至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援,何樂而不為呢。

    器材不用損耗,更新只在帳目空轉就行了。不用花精力組織,維護活動,空閒時間的泡杯茶出去買買菜不好麼。開放了這些活動萬一跌了碰著了,這些獨生子女的家長不把學校弄翻天才怪。還有我們社會考察學校好壞就看整體學習成績啊,學校方面為了自己的KPI,壓縮體育活動似乎合情合理。

    當然了中國校園面積小,學生多,體育運動不好展開也是一定的原因,但絕不是主要原因

  • 4 # 剛哥說教育

    作為體育一名體育老師,我都有發言權了。為什麼學校裡不喜歡呢?

    2.人滿為患

    這些年進城務工的,進城買房的人特別多,造成了很多學校人滿為患,都是60多人的大班額,這種60多人的大班額,一般情況下,一下課你丫丫的都跑出去人多地少,大家相互推搡,你追我趕打鬧起來很危險。班主任也是,12個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幾乎不能離開班級。害怕出現安全事故年的安全責任。

    3.害怕體育活動出安全問題

    體育活動就要進行跑,跳,投等。這活動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威脅,即便是大家都能夠躲避或者是提前預料,但也不能保證100%的安全,但是學校呢為了保證100%的安全,就把這些活動取消了,目的就是害怕出事,由於出了事會牽制了很多人。有些家長蠻不講理。就直接打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有很多學校不敢進行體育活動。

  • 5 # 逍遙宇宙a

    這類問題並非單一存在於學校體育運動方面,它是相當一部分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國家教育指導方針發生偏離而產生的普遍現象,無論是中小學都存在。突出表現在音體美等學科受到數理化等主科的排擠佔用,更為嚴重的有些音體美等學科課程被取消。

    以升學率為主導的辦學理念直接衝擊著國家提倡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作為學生群體永遠不會有人站出來提出反對;作為學生家長見怪不怪聽之任之;作為學校老師裝聾作啞順水推舟;作為學校校長明知故犯急功近利。

    這使我想起了文革前我的學生時代兩件事記憶深刻。第一件是在小學6年級去郊區農村宋三臺子學農支農,任務是起蔥。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步行四公里左右來到勞動地點。這種蔥是成畦連片種的,密密麻麻一根挨一根。蔥已長到離地面一尺半多高,就是現在超市賣的那種“香蔥”。事先在田頭老農做示範給我們講解,先用鐵鍬把蔥連根帶土剷起,然後用手在地面把土摔鬆把蔥一根一根從泥土裡撿出來放到一起,捆紮的活由老農來完成。起初因為鐵鍬少,許多同學著急就直接用手想把蔥從泥土裡薅出來,其結果蔥在貼近地面處全被拔斷。實踐出真知,事實擺在面前,只有按照老農的要求去做才是正確的。

    第二件事已經升到了中學,那是1966年。學校領到了一個城市清淤的任務,勞動地點在現在的千山西路八家子路段。清淤用的鐵鍬、土籃子、扁擔等工具統一由市裡準備,我們學生和老師出的人工。當時那溝渠百姓稱為“紅河沿”,它的上游是沙河支流彙集路過齊大山鐵礦排入的洗礦水,蜿蜒流經城市混合汙水,整條溝的水都被染成了紅色因此而得名。現在千山西路有相當長一段路面下面就是暗渠。

    那時候我們的課程表很精確,語文,數學,俄語,物理,化學,自然,音樂,美術,體育,勞動等,都按步就班嚴格執行,有時團組織還組織我們學雷鋒到校食堂幫廚。

    而到了199幾年,我的孩子上學了,那是小學。經常把美術課的手工材料,原封不動的帶著塑料包裝的帶回家裡來,因為學校文化課已經擠佔了這些所謂的“小科”。這些美術課的手工材料需要動手動腦,真能啟發孩子的智力美學和自我動手能力,拿回家裡後都被扔在了角落裡,若干時間以後成為了廢物。

    中國教育的現狀,是以升學率來衡量學校的優劣。教師的晉級晉職稱,你所在班級的升學率也是一條硬指標。增加文化課的授課時間,多多佈置課後作業,那麼作為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自然而然被忽視被擠佔,所以就出現了題主談到的“除非領導檢查,才願意讓學生戶外活動”的非正常現象。

  • 6 # 歲月晴好m

    說一件事情在回答題主的問題。那年學校舉辦春季運動會,400米長跑賽進行中,六年級一個男生遙遙領先,眼看他就要跑到終點拿到第一名了,班主任老師高興的手舞足蹈。忽然他猛的栽倒在地,整個臉部著地,然後一下子趴在地上身子蠕動了幾下沒動靜了,旁邊的人都在大喊“加油,加油喔!”可他一動不動。班主任急忙跑上去發現他口吐白沫,眼睛翻白,連忙大喊叫他名字,但沒有任何反映,他猝死了!

    原先身體一直很好,突然就發生這樣的慘事,嚇壞了校長,嚇傻了老師,嚇呆了同學。為此學校賠償他家好幾十萬元,校長免職,班主任承擔了一半的賠償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待在空調屋裡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