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
[解釋] 一根毛都沒有的地方,是最荒涼的地方。
拼音是bù máo zhī dì,意思是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涼、貧瘠。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春秋末年,佔據天下之中樞位置的鄭國,夾在晉楚兩強之間,左右為難,只能看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公元前597年春天,因為鄭國和晉國結盟了,楚莊王就率領大軍打過來了。鄭國一面向晉國求救,一面拼命抵抗。楚軍圍攻鄭國國都(今鄭州新鄭市)三個月,鄭襄公看看晉國救兵還不來,看看城內已無可戰之兵,已無可吃之糧,再也受不了楚莊王的拳頭了,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鸞刀,開啟城門投降。見了前來受降的楚莊王,鄭襄公說:“寡人是沒有才能的邊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禍,讓君王屈尊到了我們這個小城。君王如果能憐憫我這不祥之人,給我一塊不毛之地,讓我和幾個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夠安度晚年,我們將惟命是從。”
南方~,瘴疫之鄉;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
不毛之地
[解釋] 一根毛都沒有的地方,是最荒涼的地方。
不毛之地
拼音是bù máo zhī dì,意思是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涼、貧瘠。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春秋末年,佔據天下之中樞位置的鄭國,夾在晉楚兩強之間,左右為難,只能看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公元前597年春天,因為鄭國和晉國結盟了,楚莊王就率領大軍打過來了。鄭國一面向晉國求救,一面拼命抵抗。楚軍圍攻鄭國國都(今鄭州新鄭市)三個月,鄭襄公看看晉國救兵還不來,看看城內已無可戰之兵,已無可吃之糧,再也受不了楚莊王的拳頭了,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鸞刀,開啟城門投降。見了前來受降的楚莊王,鄭襄公說:“寡人是沒有才能的邊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禍,讓君王屈尊到了我們這個小城。君王如果能憐憫我這不祥之人,給我一塊不毛之地,讓我和幾個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夠安度晚年,我們將惟命是從。”
南方~,瘴疫之鄉;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