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升落盈虧與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運動有關。 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週期是29.5天(一個朔望月)。在農曆月初時,月球執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球黑暗的一面正對著地球,且與太陽同升同落。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亮。此時,月相叫“朔”。隨著月球圍繞地球轉動,月球漸漸離開地-日連線,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一面逐漸能夠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就呈現出凸向太陽(西方)的月牙,也可以說像鐮刀,叫“蛾眉月”。 月球繼續圍繞地球執行,到與地-日邊連線呈90度角時,從地球上恰好能看到月球一半的亮面、一半的暗面。此時的月亮叫“上弦月”。 隨著月球的執行,開始從地-日連線的另一側接近連線,地球上能看到的月球亮面越來越大,此時叫“張弦月”。 到農曆十五日前後,月球又來到地-日連線上,月球位於一側,太陽位於另一側,月球整個亮面都能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就像一個大圓盤。此時的月相就是“滿月”,也叫“望”。 月球繼續圍繞地球公轉,能夠在地球上看到的亮面越來越少,月亮又重新變成半個,叫“下弦月”。然後又會變成凸向東方的月牙,叫“殘月”。然後又是“朔”。一個農曆月就過去了。 月相變化與地球、太陽、月球三者的相對
月亮的升落盈虧與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運動有關。 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週期是29.5天(一個朔望月)。在農曆月初時,月球執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球黑暗的一面正對著地球,且與太陽同升同落。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亮。此時,月相叫“朔”。隨著月球圍繞地球轉動,月球漸漸離開地-日連線,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一面逐漸能夠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就呈現出凸向太陽(西方)的月牙,也可以說像鐮刀,叫“蛾眉月”。 月球繼續圍繞地球執行,到與地-日邊連線呈90度角時,從地球上恰好能看到月球一半的亮面、一半的暗面。此時的月亮叫“上弦月”。 隨著月球的執行,開始從地-日連線的另一側接近連線,地球上能看到的月球亮面越來越大,此時叫“張弦月”。 到農曆十五日前後,月球又來到地-日連線上,月球位於一側,太陽位於另一側,月球整個亮面都能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就像一個大圓盤。此時的月相就是“滿月”,也叫“望”。 月球繼續圍繞地球公轉,能夠在地球上看到的亮面越來越少,月亮又重新變成半個,叫“下弦月”。然後又會變成凸向東方的月牙,叫“殘月”。然後又是“朔”。一個農曆月就過去了。 月相變化與地球、太陽、月球三者的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