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杏花島
-
2 # 使用者5488692242
答案其實很簡單:越早越好。
但是講清楚什麼情況應該實施心肺復甦可能更有意義。也就是心肺復甦的適應症。心肺復甦的適應症是心跳驟停,所謂心跳驟停就是心跳突然停止,而不是預料中的停止。所以癌症晚期患者的心跳停止、腦血管病長期臥床全身衰竭導致的心跳停止,都不是心肺復甦的適應症。心跳驟停一般發生於:心臟病突發、溺水、觸電、氣道異物等這些情況。
那麼怎麼判斷患者發生了心跳驟停呢?
普通人員:沒反應+沒有呼吸或者只有瀕死喘息
患者沒反應:拍打患者的肩膀並呼叫,檢視患者有無迴應,有迴應叫有反應,沒回應叫沒反應。
患者沒有呼吸:透過觀察患者的胸腹部有無起伏,觀察有無呼吸,觀察呼吸的時間要至少5秒,因為人正常呼吸最慢可以12次/分鐘,也就是大約五秒一次呼吸,而不是試探鼻息。據說在被AED帶溝裡的現場還有人在試探鼻息,不知道當天海風大不大。
瀕死喘息:就是像魚一樣的大口喘氣。
專業人員:沒反應+沒有呼吸或者只有喘息+10秒鐘之內不能觸及頸動脈搏動
頸動脈搏動:在觀察呼吸的同時觸控頸動脈的搏動,如果10秒鐘之內不能明確感觸到脈搏,應該開始心肺復甦。
請注意,心肺復甦實施的越早,患者越有可能被救活,還要及時使用AED,及時高階生命支援的介入(可以使用藥物等很多其他措施)。總之,想把患者救活,單純靠心肺復甦其實很難,但儘早的心肺復甦確實很關鍵。
人工呼吸進行實施的情況是病人意識喪失(也就是昏迷)或者心臟、頸部動脈停止跳動。若判斷病人符合這種情況,去掉口腔和氣道里面的東西后(也就是打通氣道後)就可以進行人工呼吸的搶救操作了。心肺復甦進行實施的情況是病人的心臟功能原本正常,卻突然受到外力等原因,致使心臟的各個功能停止。這個搶救措施進行操作一定要及早而又及時,因為心臟功能停止的時間一旦超過五分鐘左右,大腦等臟器會遭受難以恢復的傷害。搶救現場總是爭分奪秒的,我們不能坐等搶救的黃金時間漸漸地流逝,不能坐等醫務人員,自己卻束手無策。
我們在判斷符合情況後,要想實施有效的這兩項搶救措施,規範的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實際情況中,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需要配合使用,操作要點必須要掌握以下幾點,第一點為人工呼吸的次數和吹氣量,次數為2,量為五百到六百毫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第二點為胸外按壓的壓多少次、壓哪裡、壓多深,次數為一百次每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位置為兩肋骨中間的胸骨,胸骨下二分之一,深為四到五釐米,按壓深度太淺起不到作用,按壓太深有可能會把肋骨壓斷。
我們一定要多學習一些急救知識,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遇到突發事件可以給出有效的反應,增加自救和互救的機會。
本期答主:任宇瑋,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