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測量體溫主要選擇三個部位,即腋窩,口腔,肛門,腋窩最常用,正常體溫波動於35.9~37.2攝氏度;通常超過0.5攝氏度就要判斷為發熱。
由於寶寶小,採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腋窩溫度,寶貝們很難配合,家長們也怕水銀體溫計摔碎,引起水銀洩漏,造成中毒等危害。所以,現在很多電子體溫計。
其實我們家用的也是電子體溫計,而且是測量額溫的,從醫生的專業角度來說,額溫受外界影響很大,環境,吃奶,哭鬧等都會影響到寶寶額溫,所以測量結果不糊糊很準確。
記得去年11月份的時候,我家閨女也是發燒了,而且是高燒,哭鬧得很,根本無法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腋溫,沒辦法,我也買了體溫槍,測量額頭就方便多了。
一開始我也擔心不準,但鑑於測量方便,所以我會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測量,比如寶寶吃奶時,睡覺時,哭鬧時,睡醒後半小時,安靜玩耍時等不同情況下測量,結果差別不大,所以,我個人認為,額溫還是可以作為判斷標準的。
至於你說的額溫37.6攝氏度算不算髮燒,如果你也是多次測量,那麼可以確定是發燒了,屬於低燒,但如果是在寶寶哭鬧,吃奶或者睡覺時測量的,就建議你多次測量一下,看看不同情況下體溫的變化,如果變化不大,說明寶寶是發燒了,
一般來說,測量體溫主要選擇三個部位,即腋窩,口腔,肛門,腋窩最常用,正常體溫波動於35.9~37.2攝氏度;通常超過0.5攝氏度就要判斷為發熱。
由於寶寶小,採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腋窩溫度,寶貝們很難配合,家長們也怕水銀體溫計摔碎,引起水銀洩漏,造成中毒等危害。所以,現在很多電子體溫計。
其實我們家用的也是電子體溫計,而且是測量額溫的,從醫生的專業角度來說,額溫受外界影響很大,環境,吃奶,哭鬧等都會影響到寶寶額溫,所以測量結果不糊糊很準確。
記得去年11月份的時候,我家閨女也是發燒了,而且是高燒,哭鬧得很,根本無法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腋溫,沒辦法,我也買了體溫槍,測量額頭就方便多了。
一開始我也擔心不準,但鑑於測量方便,所以我會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測量,比如寶寶吃奶時,睡覺時,哭鬧時,睡醒後半小時,安靜玩耍時等不同情況下測量,結果差別不大,所以,我個人認為,額溫還是可以作為判斷標準的。
至於你說的額溫37.6攝氏度算不算髮燒,如果你也是多次測量,那麼可以確定是發燒了,屬於低燒,但如果是在寶寶哭鬧,吃奶或者睡覺時測量的,就建議你多次測量一下,看看不同情況下體溫的變化,如果變化不大,說明寶寶是發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