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nbfd

    沒有壬癸年。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迴圈)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中國古人用這六十對干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週而復始,不斷迴圈,這就是干支紀年法。擴充套件資料“年”的概念,最初來自上古曆法,地球繞太陽一週,曆法上叫一年,迴圈往復,永無止境。古人根據天地執行規律來確定四季迴圈的起點與終點,“年”成為一年四季的時間總稱,後來引申為年節的簡稱。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由於朝代更迭、曆法變動,新年在日期上亦有變動,歷代的新年,設定日期並不一致。 上古干支紀元,正月建寅(攝提格),立春為歲首。夏朝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冬季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顓頊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將原來以冬季十月一日為歲首恢復為以春季一月一日為歲首。王莽篡漢後,規定十二月朔為歲首,是為殷正。魏明帝曹叡也一度改為殷正。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用周正。唐代以後以一月一日為歲首基本固定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字演變過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