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ggui31229
-
2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匡 衡
西漢經學家
據《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今嶧城)人,漢建昭三年官拜丞相,為漢元帝、成帝丞相,封我安侯。匡衡幼時家貧,為人傭作,“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燭光而讀之。”歷史上流傳的“鑿壁偷光”苦學成才的故事即由此而來。他對《詩經》頗有研究,一些儒生在讀論詩歌時都盼望他出席。匡衡說詩見解獨到,使人深受教益。當時流傳著“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的說法。匡衡通古博今,經學絕倫,直言進諫,剛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漢代著名經學家和政治家。嶧城萬畝石榴園就是時任漢相的匡衡從皇家上林苑引至家鄉載培逐漸擴大而形成。匡衡被《漢書》列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傳。
匡[kuāng]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今蘭陵縣蘭陵鎮)人。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匡衡所住的村莊叫“匡王村”(位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魯城鎮),匡王村北邊的山叫“匡山”,匡衡上學的那個村莊叫“老書房村”,母親迎送匡衡上學站過的那塊石頭取名“望子石”。匡衡墓,位於山東棗莊嶧城西南14華里。中文名:匡衡別名:匡稚圭國籍:西漢出生地:東海郡承縣職業:丞相、經學家典故:鑿壁偷光特長:以說《詩經》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