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為中國古代認識論的重要命題之 一。語出《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鄭玄注:“格,來也;物猶事也。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此致或為至。”
《大學》
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
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為中國古代認識論的重要命題之 一。語出《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鄭玄注:“格,來也;物猶事也。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此致或為至。”
《大學》
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
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