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我行3772

    清熱燥溼藥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溼,寒能清熱,用於溼熱內蘊或溼邪化熱的症候,如心煩口苦、小便短赤、洩瀉、痢疾、黃疸、關節腫痛、耳腫疼痛流膿等病症,表現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濡數等。清熱燥溼的中藥主要有黃連、黃芩、黃柏、胡黃連、龍膽草、秦皮、苦參、白蘚皮等。甘寒中藥主要是指味甘性寒,甘能補陰,寒能清熱,用於熱邪傷陰、傷津的症候,如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等。表現為舌紅瘦無苔,黃而乾燥,脈洪大有力,或浮數、沉數等。清熱養陰中藥主要有知母、蘆根、地骨皮、生地、金銀花、忍冬藤等。臨證當中一定正確掌握苦寒中藥和甘寒中藥的應用。醫家吳瑭在《溫病條辯》中不止一次提到在溫病中禁用苦寒,說到“舉世皆以苦能降火,寒能瀉熱,坦然用之而無疑,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他提出用甘寒之藥制之,除熱的同時可滋潤。除非是溼熱,否則禁用芩連之品,用的話也要用“甘寒以監之”。某些不懂中醫的人,在只聽了患者幾個簡單症狀,在舌苔不厚,淡黃或幹黃的情況下,竟然推薦三黃片苦寒中藥用之,豈不是更傷陰津,促人性命,悲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哺乳期能不能吃韭菜?吃了的話對寶寶和媽媽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