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03467940069

    都沒答到重點。正解是,其實從埋在墓裡的一開始,文物就在被腐蝕。可能僅僅經過幾十年,理化性質就改變了。但是也同樣是在這段時間內,墓裡的腐蝕性物質(包括但不限於氧氣,CO2產生的酸,以及土壤的鹽鹼)在腐蝕反應中被消耗了。高中化學學過吧,可逆反應知道吧。反應物的消耗,會導致可逆反應的速率下降,最後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這個反應就進入了動態平衡。所謂逆反應,就是腐蝕物質變回組成文物的物質。不過,就算物質組成和原來一樣了,形態卻可能不一樣,比如一個泥碗,先被腐蝕成不是泥的東西,又透過逆反應變回泥,那最大的可能是變成一灘爛泥。畢竟沒有工匠給他捏成碗的形狀orz可見,正向反應和逆反應,都可能造成我們所見到的“腐蝕”。所幸,腐蝕這種自然條件下需要幾十上百年的反應,一旦進入反應平衡,正逆反應的速率都是極低的。這就是文物為啥能保得全屍的原因。我說了,這只是“保得全屍”而已。一旦條件滿足,腐蝕的反應速率就會飆升。這個條件,包括但不限於往古墓裡送入新鮮空氣、溫度上升、氣壓變化、等等等等。而這一切,在開棺的那一刻全都滿足了。後面發生的事就不用我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瑪瑙與玉有何區別?帶瑪瑙對人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