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多52163
-
2 # 酷媽帶娃
帶的好與不好只有自己能衡量,各有利弊,自己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權衡。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自己帶。
時代變遷,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多家庭會選擇讓雙方父母幫忙帶孩子,有的會選擇父母在自己身邊帶,有的直接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如果我沒有時間帶又要做出選擇的話,我會選擇把孩子留在身邊。
一、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0--3歲最好是自己帶之前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視訊:
李玫瑾教授在呼籲:生過孩子之後最少要媽媽在家陪孩子3年時間,因為0--3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期能有效陪伴孩子,孩子在聞到你氣味的時候都會覺得有安全感,在以後的青春期會更加好溝通,因為你和孩子之間建立了親密的聯絡。
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一樣,而且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的原因,所以很多家庭是不允許寶媽休息這麼久時間,但如果家庭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在3歲之前陪伴孩子,等孩子上幼兒園在去上班也是可以的。
二、孩子需要安全感孩子生下來之後對這個世界是陌生的,3歲之前連自己的身體都操縱不了,所以他需要有人來依賴,需要有人來保護他,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三、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在孩子3歲之前,沒有表達能力,主要就是模仿大人;媽媽除了孩子的吃喝之外,還能陪孩子玩遊戲、聽兒歌,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研究表明,其實嬰幼兒時期由父母照顧的寶寶以後的性格方面會更加的成熟和正常,同時這個世界上也沒有誰會比孩子的父母更加愛孩子。
四、老人帶孩子的弊端耳根子很軟老人家都經不起孩子的哀求,只要孩子有要求,爺爺奶奶就會滿足他們,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那種惡習,只要有什麼東西得不到就會發脾氣。
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很多時候會提出無理的要求,如果是父母他們會果斷的拒絕孩子,但是爺爺奶奶通常不忍心拒絕,有時候雖然他們一開始會拒絕孩子,但是之後孩子再繼續哀求一會他們就會同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這種死纏難打的習慣。
吃東西不節制很多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叫孩子多吃一點,就怕孩子吃不飽,好吃的東西自己捨不得吃,省下來給孩子吃,有時候孩子不想吃了他們也會叫孩子再吃一點,其實孩子不想吃了就說明孩子真的吃飽了,既然吃飽了就不要吃了,多吃反而會傷身體。
最重要的一點:容易發生矛盾年輕人和爺爺奶奶的觀念不同,所以很多時候會發生分歧,從而產生矛盾。我覺得在此之前應該先坐在一起討論下,這樣在以後發生矛盾的時候能更好的解決。
不過老人帶孩子也很吃力,一天下來也會很累,又要顧著家務又要看管孩子,有時候身體上也會吃不消,所以讓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回到家要多和孩子互動,有利於發展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又能讓老人休息休息。
回到家之後請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
總之,儘量多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想想我們的一生能有多少時間是和孩子一起度過的,除了小時候孩子一直在你身邊,等你老了想讓孩子在你身邊,可能都是奢望了。
-
3 # 二寶媽媽養學霸
寶寶如果完全交給婆婆帶不論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發展還是心理的健康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一)我從兩方面來闡述首先從身體健康發展方面(1)婆婆處於身體狀態下滑的狀態,面對著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的寶寶,婆婆是無從應付的,大多數婆婆由於身體條件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帶著寶寶進行大量的戶外運動,而是將寶寶直接關在家裡面,看電視,玩手機,最後導致寶寶缺乏運動,造成身體發育較慢,視力衰退,給寶寶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傷害(2)有些婆婆缺乏育兒經驗,在生活上又比較節省,喜歡吃剩菜剩飯,又不太捨得買好的,有營養的給寶寶吃,也會導致寶寶身體發育遲緩。(二)再從心理建康發展方面來說(1)寶寶0到3歲是建立依賴關係最好的時期,這時候如果依賴關係建立的好,對培養寶寶的安全感,自信等方面都是有幫助的,而母親卻是這個關係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2)從教育方面而言,寶寶從小到大會經歷多個敏感期,在敏感期裡教育孩子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婆婆由於思想落後,學歷有限,體力不支等原因是無法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起到好的作用的,所以婆婆帶寶寶不如媽媽帶寶寶,是很難把寶寶帶好的。
-
4 # 中法混血二寶媽
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哦,因為資訊量太少了。。。所以我用提問的方式,讓您自己去思索和解決這個問題。。。
婆婆的年齡大不大?婆婆是全日制一人帶寶寶,還是大家一起合著帶?婆婆做事比較獨斷,還是比較能聽得去您的建議和想法?寶寶的年齡多大?是一歲前的嬰兒,還是一歲後可以開始爬走的小寶寶?您和婆婆的關係如何?您對婆婆的信任度如何?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您都要去思索和考慮。。。
有一個人在育兒過程中,幫一把,其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帶寶寶,真的是非常辛苦。我覺得您還是挺幸運的。但是老人幫帶孩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要求和想法,如果您讓老人帶,也請儘量的寬容和理解。抓住核心的東西,去勸說和管理就好。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大家分時間段都帶寶寶,比如婆婆帶白天,您就帶晚上和週末。。。這樣您既可以享受到寶寶的成長過程,也可以有人幫您,減輕一下負擔,做一下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
-
5 # 奇異鳥0027
爺爺奶奶愛孩子這毋庸置疑,隔輩親是人類本能,但他們卻有兩個致命的現實問題:
①年紀大了,身體經驗制約,很難像父母一樣提供精細的照看,營養全面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都無法像我們那般細緻。
其次,嬰兒時半夜啼哭,首先父母身體能承受嗎?再者爺爺奶奶永遠不會有媽媽的溫暖懷抱。
萬一生病了,麻煩不說,很多老人以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都是巨大的安全隱患,比如“發燒捂汗”,或者吃某些已經停止使用的藥,這都是現實問題。
②教育問題-任性!
溺愛是隔輩親的標配,俗話說:爺愛孫子愛不夠。
我們年輕父母,我身為老師都需要不停的學習育兒知識,這對於老人明顯超綱了。
那些上幼兒園時不會與人玩耍,任性哭鬧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看大的。
除任性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大多數人忽視的重要問題。
孩子最好自己帶,尤其1歲以前,這牽扯到了特別重要的親情撫養。
只有自己親情撫養,才能產生特別重要的情感依戀,孩子0-1歲階段,對外界接觸最多的人就會打心裡認可信賴,心裡會永遠給這個人留一份位置。
這份依戀產生了,那麼以後孩子長大,頑劣不乖時,你說的話才會有效。
親情撫養產生最初的情感,情感又是一切發展的基石,而親情撫養最重要就是1歲前。
這段時間如果讓婆婆或保姆替代了,那往後孩子如果行為不當,真有可能不會聽任何人的話。
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特別明顯,不少媽媽給我說過:同樣因為一件事,孩子只聽奶奶的話,而自己只能賄賂,或者威懾才能暫時管用。
繼續追問,這種情況大多是奶奶看大的孩子,我侄子今年十歲,從小我媽看大的,如今只聽他奶奶的話,就算來我家住,也要拉著奶奶。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也說過溥儀例子:
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這麼個故事,小皇帝自幼生性頑劣,無法無天喜歡惡作劇,11歲時就經常毆打太監,甚至命令太監吃地上的垃圾,他覺得很好玩。
他頑劣時,別人就會去請他的老師,然而老師說再多聖主明君,禮儀道德都沒有用。
可只要她的乳母一出現,他馬上就不鬧騰了,這就是最初心理依戀的作用。
所以寶寶給婆婆帶,寶寶對爸爸媽媽的心理依戀就少了。
-
6 # 廣東小秀的日常
寶寶給婆婆帶,帶的好嗎,很高興答這個問題。看個人是怎麼想的。但是老人的思想觀念。老人就是給小孩吃飽喝足就行了。跟年輕人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些老人帶的很好,比親生媽媽帶的還好。但是個人的觀點。啊,自己帶的話呢,就跟你親一點。嗯,不帶陌生一些,自己有能力當然是自帶。因為我自己的孩子。我那個大的。奶奶帶大的。小的是我帶。所以相差很遠。跟我陌生很多。我帶了嗎?因為怎麼說他啊,然後跟他溝通。說話也會比較跟你多話說很多。家裡那些就會是你問她一句答,你一句,她不會說主動跟你溝通的。差別就是在這裡了。哎,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想?跟大家分享到這。
-
7 # 流年散盡煙花
凡事有利有弊,不能說好或者不好。
第一、如果自己有經濟能力,老公多金。自己有大把的時間,那寶寶自己帶不是更好。參與寶寶成長同時也能更好地教育寶寶。
第二、自己工作忙,有能力找保姆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找保姆而不是找婆婆。保姆可以聽從你的一切合理要求,畢竟你是付錢的,寶寶要怎麼帶,怎麼吃,按你的要求就好。雖說有個別保姆黑心,但你要相信,大多數還是好的。而婆婆,說實話,沒有義務幫你帶娃。婆婆的責任是把你老公養大教育成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第三、自己沒能力帶又不放心保姆的,只有婆婆了,這個時候就不要說好或者不好,要想有人帶就好。最起碼婆婆不會虐待孩子,在怎麼說那是他兒子的娃。只是在帶的時候有很多意見不合是真實存在的,畢竟老一輩的思想和年輕人之間有一定的代溝。這就要看媳婦怎麼看,怎麼做了。我就是這種情況,只要不是太過,娃娃高興,婆婆高興!我何樂不為呢?
-
8 # SOHO小滿
婆婆能不能帶的好,要看婆婆的情況和你自己的要求。
有的婆婆有文化,不僅可以科學地餵養孩子,還會給孩子一定的啟蒙教育。有的婆婆沒文化,但她善良有很好的優良傳統,也可以很好地影響孩子。但如果遇到即沒文化,脾氣又不好,還沒耐心又貪玩的婆婆孩子就受苦了,以前看到過有的婆婆一邊摟著孩子一邊打麻將,孩子被擠在麻將桌前一副無奈的表情,這樣的你說能帶好嗎?
另外還要看你的要求,你是要求孩子吃好穿好就行,還是要孩子不僅吃好穿好還要有很好的教育呢。
-
9 # baba育兒
個人覺得能自己帶還是自己帶比較好。既然生了小孩,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父母的陪伴是什麼都替代不了的,這樣也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形成。當然並不是爺爺奶奶對小孩不好,都說隔代親。也正因為爺爺奶奶會過度的溺愛孩子,什麼都依著孩子,這往往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10 # 千里老師
有個好婆婆,當然就能帶得好。沒有好婆婆,可以選擇不給帶。但是如果不得不帶,那麼只能選擇相信能帶好。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回覆列表
親身體驗覺得好不好都還是自己帶吧!因為奶奶帶大的孩子一般跟都媽媽不親,但奇怪外婆帶大的一般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奶奶成了孩子情感上的依賴,媽媽在後期管教上會很吃力,因為孩子不聽你的。
另外農村老人家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你不能指望她能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尤其是性格的培養上面,少數受過良好教育或者自身教養較好的除外。身邊蠻多都是老人家帶孩子的,年輕媽媽反而少見很多。老人家聚在一起多是家長裡短,誰誰怎麼樣插渾打科之類的,有的甚至是帶小孩去麻將館之類的。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剛好開始學習語音,也具備很強的模仿性,但他們又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好的不好的都學了,這樣對小孩影響其實是蠻大的,眼前不一定立馬看的出來,但等上幼兒園就明顯了,媽媽自己帶和老人家帶的性格上會有很大區別。
現在教育比的不僅是孩子本身更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因為言傳身教比很多東西都重要。有的家長會因為經濟上的壓力不得不選擇把孩子留給父母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儘量把孩子帶身邊吧,最好是讓外公外婆幫忙帶,這樣能沒什麼婆媳關係不好相處的,因為女婿更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