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1]歌德崇尚直覺,視寧靜及和諧為最高境界,他以人類的典範自居,以教誨人為己任。

      [2]兩個在性格、氣質、宗教情操、藝術和哲學觀方面如此對立的劇作家,他們根據同一個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可能相同應是預料中的事。事實上,兩個浮士德的區別學界早有明確界定。馬洛透過浮士德肯定了知識就是一切力量中最偉大的力量。他為獲取知識與宗教矇昧主義進行頑強鬥爭,渴望達到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獲得財富,實現社會理想的抱負。

      [3]歌德則描述了浮士德一生髮展的過程,他擺脫中古時期的矇昧狀況,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探索新生活,最後得到了“智慧的最後的斷案。”

      西方文學裡有兩個浮士德的文學人物形象。他們分別是由英國劇作家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在其《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和德國大文豪歌德在其《浮士德》裡塑造的。①國內重視研究歌德,他的這部作品已出近十種漢譯本。②相比之下,馬洛劇本僅有的一個漢譯本還是戴鎦齡在上個世紀50年代翻譯的。馬洛是個十足的叛逆者。他不屈從權威和傳統,善於創新求異,賦予他作品燃燒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因為他主張詩歌的目的是愉悅而非說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證能買火車臥鋪的半價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