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力冰907
-
2 # 蒙山先生
俗語:“家狗不咬新女婿,好狗不在家中死”究竟是啥道理??
感謝邀請,個人拙見!首先咱們先說說這個狗,咱們常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特別通人性,說明狗的智商是很高的,還有農村常說後不嫌家貧更加說明狗在人們心中的印象是正面的,下面咱們說說為什麼家狗不咬新女婿,好狗不在家中死!!
-
3 # 關山聽風
家狗不咬新女婿,這不奇怪,穿新衣服的人一般都不被狗咬;好狗也有狗威,老了以後,為了保持“狗威”,只好自己家人面前黯然失蹤。
家狗不咬新女婿我們都知道民間有一句話:“狗眼看人低”,一般是罵那種以貌取人、瞧不起別人的人。
中華田園犬確實有以貌取人缺點。如果家裡來了客人,穿著很好,家裡的狗的敵對情緒就減少了一大半,叫聲只是嘴裡發出“嗚嗚”聲,然後用眼睛警惕地盯著來人,做出一種隨時出擊的態勢。如果聽到主人的喝斥聲,它就夾著尾巴溜到一邊去了,或若無其事地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了。可如果是看到穿著不太好,或它認為不太好的人,立馬就狂叫,且邊叫邊往來人衝去。主人的多次喝斥不起任何作用,最後不得不拿棍棒將它驅趕。狗還不甘心,跑到了遠處還繼續叫喚。
有些人好像走到哪,狗都怕他,一到家中就帶來一股威嚴之氣,把狗嚇得躲到主人後面。而有些人好像天生就是狗的仇家,走到哪,狗對他都懷有敵對情緒。這和人的衣著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狗叫歸叫,且難聽,也讓怕狗的人害怕,真正咬人的狗是少之又少。
這樣說來,家狗不咬新女婿的說法也就好理解了。家狗既有以貌取人的特點,新女婿到岳母孃家來,肯定體現一個“新”字,新衣服、新帽子、新鞋子、新的精神風貌,還帶來了很多新鮮的禮品。新女婿上門穿破爛衣服的恐怕沒有吧。再說,新女婿上門來,家裡人的接待肯定很客氣,狗是靈性動物,看到主人家的接人待物方式,自然也就沒有了敵對情緒。
新女婿上了第一次門以後,狗就記住了他的氣味,第二次來時,狗不但不叫,還會搖尾巴。有一段時間時興說,鄉幹部駐村,有沒有脫離群眾,就看此人到村民家裡時,村民家的狗叫不叫,如果不叫,證明這位幹部經常深入村民家裡,村民家的狗都記住他身上的氣味了,當然也就不叫了,如果很陌生的話,就會叫個不停。
如此看來,狗不咬也不叫新女婿,沒有什麼奇怪的,事實上,不是家裡的女婿,大多數陌生人也可享受新女婿的待遇,這是狗的特性使然。
好狗不在家中死家裡得到一條非常靈性的狗不容易。這種狗顧家、護家,為主人做伴,有時還能給主人做一些小事。好狗講究衛生,從不在家周圍拉屎尿,拉屎尿時離得遠遠的,當別人家的狗到家裡周圍拉屎尿時,它會主動出擊,將其驅離。
好狗在野外捕到獵物時,不貪吃(不好的狗就在外吃獨食了),能咬得動的,就直接用嘴叼著回家。叼不動的,它會回家報信,一般是咬著主人的褲腳往外拖,主人一下就明白了,它就在前面帶路,讓主人去取獵物。當家裡的人遭到危險,如家裡人在外發生暈倒、摔傷等意外事故時,狗的感覺能力特別強,它一樣會咬著主人的褲腳往外拖,在前面帶路去救援。過去農村,這些情況是常見的。
十二三年後,再靈性的狗也會衰老。當狗老了,也像人老了一樣,容易糊塗。比如說,年輕時的好狗不在家的周圍拉屎尿,老了後,在院子也拉起屎尿來,動作也緩慢多了。家裡的主人一般還按當年的習慣來要求狗,但狗老了,做不到了,於是,捱罵、捱打就是家常便飯了。好狗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就下定決心,漫無目的的向野外走出,直到走不動了,找一塊草坪趴下,慢慢死去。主人一般認為是失蹤,或被人偷走。
在各動物中,狗對主人是最忠實的,但人並不真正的瞭解狗,人們褒貶不一,有狗不嫌家貧的美譽,也有狗仗人勢的貶損,人世間對狗來說貶多褒少,這都不是狗的錯,是人類強加在狗身上的黑鍋。
-
4 # 章小飛魚
狗,是我們太熟悉的動物了,甚至發展成寵物。因為狗的智商和情商在動物界均可謂高矣。
有人說,狗的智商相當於人類三、四歲時的智商;狗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當於兩歲兒童的能力。難怪狗狗能夠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寵物、更密切的與人相伴呢。
在中國,較早和較多的狗,都屬於中華田園犬,主要用來看家護院的。
狗的看家防院本領是天性的,但它更知道什麼樣的人該咬,什麼樣的人不該咬。
正如這裡所說的“家狗不咬新女婿,好狗不在家中死”,說的便是這個現象,而且是人們不斷觀察和總結的,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家狗不咬新女婿,好狗不在家中死”,或者有人說成:“家狗不咬新半子,好狗不在家中死”。
先來說說“家狗不咬新女婿”。狗是如何判定咬誰和不咬誰呢?原來,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因素判定。
首先是通過氣味判定。
常期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氣味自然有相同之處,而狗的嗅覺是非常發達的,狗就是通過氣味來判定是否是一家人的。
其次是通過察言觀色。
狗具有察言觀色的能力!一般新女婿也好,新兒媳也好,初次登門,一定是衣著整潔得體,這,狗能夠感知;新人登門,主人家也定會親熱相迎相伴,這,狗也能夠感知。以狗的智商和情商,判斷之後,當然是不會亂咬的了。
再來看看“好狗不在家中死”。狗,自古被視為“忠臣”,養過狗的人都曾有過體會,時間長了,人與狗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養狗人一般是不會吃狗肉的。同理,狗對主人也有著深厚的情感,當狗感覺自己身體不行了的時候,一般會找一個隱蔽的地方,悄悄的藏起來,主要是不給主人添麻煩,不讓主人看著自己死去而憂傷……
好一個重情重義的狗狗!
其實,世間萬物,皆有靈性。我們用心相處,一定會得到愛的回報的。
回覆列表
我認為,俗語只能按照俗語來解釋,現代年輕人可能視這種俗語為古老的話題,但尊重古老的俗語文化,它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俗”。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雅”,它只是一箇中性詞意義,它表明動物也是有情感的。
一、狗是人類的朋友,狗具有很強的護家意識。
狗的產生無準確的時間摡念,但有一點可以確立,自從獵人出現,即有了狗。狗以善良護主為天性,這與狼性有根本的區別。在獵人獵物時,狗由於嗅覺靈,反應快,捕捉行動迅猛,因而成為獵人捕獵的主要“幫手”。除了充當獵人“幫手”之外,狗在家中護家,它眼睛十分清明,識人記憶特強,它警惕性特高,當外面來了不認識的人,它會立即發他呼叫聲,以引起這家主人的注意。
二、狗的天性使然與對主人家的忠誠,回答了“為什麼狗是人類的朋友”。
狗以護家為天然使性,自然與這個家庭有著生活感情。狗外出幾年後仍能找到主人家。當主人帶著狗外出時,當主人受到安全危險時,狗會毫不畏懼地去保護主人。自古道,“狗不厭家窮”,這是真實的。因此,俗語,“家狗不咬新女婿,好狗不在家中死”,這是狗之善良的本性所在。
三、善待狗,增強生物多樣性意識。
狗,只是動物世界的部分,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護衛使者。人與動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生態聯絡。比如牛、羊、豬、馬,等,這些動物都是為人類生存、生活服務的。人類要善待對自身有用有益的動物。但有些危善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有害動物,要積極防範。從動物生物鏈的角度看,保護動物生物的多樣性,有利於人類生態環境的平衡。
2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