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曾旻

    會。

    共同點其實就是一個通道,讓人和人能夠在內在感受上想通。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關於愛情的三角理論:親密、激情和承諾是愛情的三個要素。當你和他人共享某種親密,身體上產生激情,並彼此承諾,這就是一段完整的愛情。

    提出愛情的三角理論的學者,斯滕伯格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20世紀90年代之後發展出一個新的思想——親密關係是一個故事。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回答了愛情的三個要素是親密、激情和承諾,可是我們依然很難理解,為什麼我們容易愛上一些人,而不會喜歡另一些人呢?

    於是,斯滕伯格在其研究中發現,當我和他人在對待“愛情的故事”上,共享某種共同的故事型別,並且我們對自己認同是愛情故事中的互補角色時,這樣的愛情會產生並持久。

    舉個例子,關於愛情的電影有很多,喜歡同樣的愛情電影的人可能更加容易相互吸引。《霸王別姬》中張國榮和張豐毅飾演的兩位主角,對待戀情就有不一樣的故事,張國榮認為戲即人生,戲裡戲外都希望擁有對方,而張豐毅卻有截然不同的故事。

    所以嘗試從故事中,找到和對方的共同點,是通往一段戀情的極佳辦法。因為當我們從故事中看到自己,也看到對方的時候,那會是一種心靈相通的感受。

  • 2 # 滬漂少女靈芝1

    一段戀情的產生可能來自一見鍾情,也可能來自日久生情,無論是哪一種,基本都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大多數的愛情的形成還是透過彼此的瞭解和熟悉,從具有良好關係的朋友發展成戀人的。愛情是人際吸引的最高階形式,也是最強烈的形式,愛情是一個非常深奧的話題,許多社會心理學家對其進行了研究,但仍然只是初步的瞭解。

    愛情是一種人際吸引,因此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就會影響愛情的形成,心理學將人際吸引定義為是個人與他人在情感上聯結的親密狀態,其中相似和互補就是影響人際吸引的一個因素。

    可以說人和人的共同點容易產生戀情,但不是一定會產生戀情。相似的兩個人容易產生愛情,因此產生戀情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人們往往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這種實際存在的相似性很重要,但影響更大的是彼此之間感知到的相似性。即雙方認識到在某些方面共同點比較多,就容易提升好感度。

    其中相似可以是人格特徵、信念信仰方面的相似,也可以是興趣愛好方面的相似,相似的經歷和社會背景、相似的地位也都會影響人際吸引。特殊說一下,互補也可以提升人際吸引,可以把互補看成是相似的一種特殊形式。

    其次在大多數戀情形成前,彼此都應該是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的,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的形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是情感探索的階段,其中溝通的深度和廣度對情感的捲入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說當兩個人的共同點多時,溝通和交流的話題也更多,更容易增加熟悉程度,這對戀情的產生或者說是愛情的產生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0歲老人整晚睡不著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