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進的紅蜘蛛
-
2 # 布衣之徐
看完了馬伯庸的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個人感受,作者的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把當時繁盛的長安城介紹給大家,長安城的格局和主要坊間的功能,大唐對各國家各民族的吸引和包容。可以說這是通過文字講述的唐長安的“清明上河圖”。
故事發生設定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已經是唐朝從繁盛開始走下坡路的轉折點,表面看長安繁盛依舊,但已經暗潮湧動:
龍波代表的是基層民眾對唐統治的絕望和奮爭。龍波原名蕭規,是唐軍中下層忠勇軍人的代表,第八團在燧峰堡戰役中活下來的九人之一,可這樣的英雄在迴歸故土後,得到的卻是他姐姐全家被縣官所殺,而且投告無門的結局。
作者通過蕭規的經歷,看到了曾經輝煌的大唐,官僚的腐敗已經出現了民不聊生的跡象,大部分民眾只能默默忍受,而蕭規這樣曾經的唐朝的守護者,已經開始逐步變成唐朝的掘墓人。
龍波策劃的上元節報復事件,引出了原誠服於大唐的突厥等開始逐漸離心,唐高層你死我活的權利之爭逐步浮出水面。龍波利用突厥對長安的破壞,來掩護他對唐玄宗和朝中大臣的群殺目標,突厥能被利用,說明突厥等少數民族也看到了唐朝的衰落跡象,希望通過一定的抗爭擺脫唐朝的控制。而後續安祿山的安史之亂也印證了這點。
而太子李亨成立的靖安司對破壞事件的偵查,隨著深入,逐步讓太子李亨、永王李麟和宰相李林浦高層的權利鬥爭,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龍波的報復事件,拖出了一批唐朝既得利益的維護者,也展示了一批在唐朝的庇廕下,希望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理想主義者。李必是故事中唐朝權益的主要維護者,當然,他是太子李亨的人,長安城免遭破壞,太子李亨就能免遭敵對勢力的攻擊。
李必、賀知章、徐賓等這些大小官員,都是既得利益者,也是所謂的能吏,維護唐統治他們責無旁貸,不僅忠勇,而且有所作為。
而張小敬這個蕭規的戰友,活下來的兄弟,雖然為了另一位聞無忌,得罪永王,被判死刑,但即使這樣,張小敬也沒有仇視唐朝,還是希望老百姓能安居樂業,所以,在幫助靖安司調查破壞事件上不惜一切代價,而且最終也殺死了自己最好的兄弟蕭規(龍波)。
所以,龍波的真實身份不是指一個人,而是代表當時下層民眾一種既想改變現實,又無能為力的一群人。
而龍波是其中敢於抗爭的一個代表,但同歸於盡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
3 # 小社會照樣嗨
週一圍飾演的龍波算是《長安十二時辰》裡身份最為神祕的人,他是霍勒闕多事件的主使,到底龍波有怎樣的過往,他為什麼要摧毀長安,撼動大唐的根基?龍波很明顯不是胡人,他與狼衛首領右剎是合作的盟友關係,雙方對長安恨之入骨,特別是那些貪圖享樂的高官大員,所以龍波肯定與朝廷有血海深仇。
隨著劇情播出,龍波的身份漸漸浮出水面,張小敬對他的身份產生了懷疑,然後派人去調查龍波有沒有當過兵。龍波的真名叫蕭規,他之前當過西域兵,與張小敬同為第八團的人,所以他們曾經是戰友的關係。
可惜在烽燧堡一戰,第八團傷亡慘重,只有張小敬、蕭規和聞無忌活了下來。蕭規是劇中最為真實的人,他為大唐浴血奮戰,身邊兄弟死的死,傷的傷,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回到長安,沒想到姐姐遭到欺凌而死,蕭規想為姐姐伸冤,然而高官們官官相護,不做實事,不求真相,從那之後蕭規便對大唐失去了信心,曾經的守護變成了毀滅。
蕭規隱姓埋名變成了龍波,聯合老兵們組成蜉蝣組織,與狼衛勾結,意圖毀滅大唐王朝,讓那些貪官汙吏,骯髒之人死在他的霍勒闕多之下。
蕭規和張小敬昔日是戰場上的生死兄弟,倖存下來的他們因為命運被迫站在對立面,張小敬調查狼衛之事,與龍波有了明面上的較量,可他並不知道龍波就是蕭規,後來得知真相的張小敬選擇保護大唐,殺死了龍波。
-
4 # 八音社
用現在的語言來說,蕭規就是對現實不滿的人,想報復社會,張小敬是我們的大多數,雖然改變不了生活,但也不想讓生活改變自己,不想傷害別人,但也不想身邊的人受到傷害。
-
5 # 瘋一男
我覺得這部電視劇沒有講完,一個最後幾集當中大量的薩珊波斯金幣沒有交待來源,二是有幾個手上有刺青的禁衛軍直接刺殺皇帝,結合劇中好幾次提到各藩鎮留後院,我推測,沒有講完的就是後來的安史之亂,龍波以草莽之身,有這個鉅額財力組織這麼大活動,肯定也不是靠徐斌的俸祿,最後指向一定是安祿山,所以龍波應該也和安祿山一樣,是拜火教徒,可能是上下級關係,也可能是代理人關係
-
6 # 彩色星人
目前看到第33集,我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斷:徐賓可能是大反派。對此的解釋是,徐賓可能為龍波提供了伏火雷需要用的竹子。
理由一:徐賓對李必說,想通過竹子造紙挽救大唐,重振雄風。他精通大案牘術,人物資訊、歷史資訊不可能不懂,更不可能這麼“單純”。聖上昏庸,換個當政的(滅右相)才是希望。
理由二:李必審魚腸,後來讓給了徐賓,是徐賓堅持說讓他審的,那徐賓問了什麼?而後來龍波血洗靖安司,他為啥沒事?偏偏他沒被捅?
理由三:張曉敬把魚腸給他的帶有火油的竹片給徐賓時,徐賓不是很好奇,反而有點淡定。
最後,我給出一個推測。徐賓當時可能和龍波商量好計劃滅右相,但是龍波想直接炸死皇帝。徐賓覺得這不行,於是通過大案牘術瞭解到張曉敬可能阻止他曾經的戰友(龍波就是蕭規)。龍波後來知道徐賓在阻礙他,才讓三兒掐死他。
-
7 # 老生觀影
於是蕭歸化名龍波,計劃在上元節燈會進行這場規模浩大的襲擊事件。
然而,這樣一種極端的行為還是不可取的,哪怕有的地方存在著不合理,終歸會有一個更和平的方式去解決,也不該殃及無辜的百姓。
-
8 # 跪射俑
龍波是張小敬的戰友,他們都曾是大唐的邊軍,他們曾一起在烽燧堡城抵禦入侵的外敵。
經過九死一生的烽燧堡城戰鬥,龍波性情大變,他覺得自己曾經誓死保衛的大唐不值得他再獻身,大唐不是他的大唐,大唐是統治階級的大唐,在統治階級跟中,他就像一隻螞蟻無關緊要。龍波要報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憑什麼普通人的命運由統治者決定,龍波覺得他有能力決定統治者的命運。
-
9 # 唐宗文化
我們先來大體瞭解一下的歷史和小說故事總體背景。唐天寶三年,是唐代由最強盛轉向開始衰落,亂象開始滋生的節點。第一集中“巳正”這個時辰的的註解是大荒落,也正是一個由Sunny極盛,要開始光線轉弱的時間。《長安十二時辰》可以看做大唐盛極始衰的一個縮影故事。
-
10 # 月下沒有花
劇透預警!
龍波,本名蕭規,跟張小敬是戰友,同為第三十三折衝府第八團士兵。小說中,第八團在烽燧堡之戰僅倖存仨人,即張小敬,聞無忌和龍波。而劇中將倖存人數改成九人,估計另外六個人有其它設計。
身為戰鬥英雄,龍波退伍回鄉,不僅沒有受到優待,反而遭遇家破人亡。他的姐姐被縣官侮辱,一大家子人死於非命。龍波想報官替姐姐伸冤,沒想到官官相衛,根本申告無門。
設身處地想,如果在龍波的位置,估計大部分人都得逼出反社會人格。龍波極度失望,認為大唐已經徹底完了,皇帝昏庸無道,官場風氣敗壞。既然如此,那就不如推倒重來,把那些達官貴人,天子王侯統統炸死。
回覆列表
僅以劇來談論,人物也只以劇中人假名。
僅看劇的話,龍波是太子一系的棋子。
何執正是知道全盤計劃的,所以開局時騎驢倒在花萼樓沙盤上大呼毀了,其實是哀嘆長安將有大亂,對太子政變能否成功心裡沒底。長安的勢力對比,太子系的實力,政治上只有何執正,李適之,韓朝宗,王宗嗣和皇甫惟明,兵力僅有親軍旅賁。郭利仕的禁軍在上元政變發動前表面上居中立,既不偏向林九郎,也不袒護太子。陳玄禮的龍武軍只忠於聖人李四郎。狼衛是棋子龍波的棋子,是用來讓靖安司為太子立功的。這些深層次的佈局,龍波的內線何孚是不知道的。何孚被謀刺林九郎的目標所迷惑,被利用了。李必懷疑何執正知情,何執正以兵亂為由想糊弄過去,李必表示要追查到底,何執正誠府這麼深的人也惱羞成怒了。連仙州曾參也看出來何執正可疑。
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徐賓,太子的靈武稅改出自徐賓,曾參在趙七郎搜來的徐賓文牘裡查出來了。太子在景龍觀密室對李必說要推薦一個人給他將來作為輔臂,應該就是徐賓。徐賓的幕後是太子,給徐賓的資金是薩珊金幣,這種錢在唐境內並不是流通貨幣,來源只可能是西線的王宗嗣。徐賓只有八品職級不高,所以他並不瞭解全盤計劃,甚至不知道伏火雷的數量。只是自己在推演。徐賓的政治野心是拜相,所以太子系政變程序受阻後直接去救聖人邀功。
太子一系的計劃除了殺掉林九郎是否有弒父奪位的部分,個人覺得可能有。太子離開花萼樓,李必報稱龍波要以大仙燈行刺聖人,太子無動於衷,李必逼迫下,勉強答應派李必向陳玄禮報信,卻又派李靜忠先一步去誣告李必要陷害陳玄禮。花萼樓爆燃後,太子在車駕裡不回去主持救人,只派人打聽聖人下落,無非要確認龍波有沒有得手。
龍波知道自己是棋子,是別人的刀,不過這個行動可以報第八團的仇。張小敬問龍波幕後主使,龍波表示沒有人能用他這把刀。其實是說太子系利用龍波,龍波何嘗不是利用這個僱傭計劃為第八團報仇。李必求龍波放過太子時,龍波的眼神是有多不屑。長安這次行動,他只在乎聞染和張小敬,全長安的人上至聖人下至平民他都認為該死。唯一出乎意料觸動他一下,令龍波心生敬意的卻是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