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是溼盛的原因,溼盛是脾虛結果。而且兩者又會互為因果。脾虛容易生溼,生溼又會加重脾虛。 所以治療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健脾化溼、飲食配合。 代表方劑有“參苓白朮散”、"完帶湯"。 健脾化溼法常與芳香化溼、溫脾、利水滲溼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虛溼阻,證見洩瀉,腹脹嘔吐,不思飲食,倦怠乏力,宜與芳香化溼法配合,方如:“錢氏七味白朮散”;脾陽不足而致水腫、腹脹,宜與溫脾法配合,方如:“實脾散”脾虛溼盛,婦女帶下清稀,宜與淡滲利溼法配合,方如完帶湯。 祛溼法,運用補益脾氣的藥物以消除溼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使水溼消除。健脾化溼法適用於脾虛水溼不化證,證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胃脘痞滿,肢體困重,飲食不化,大便溏薄或瀉洩,水腫,婦女帶下,苔白厚膩,脈緩等。常用的健脾化溼藥有白朮、黨參、茯苓、扁豆、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等。 常用的健脾化溼藥有白朮、黨參、茯苓、扁豆、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等, 食療 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 製法: 以上三味洗淨,加水適量,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氣,化溼。 用法: 早晚食用,連用7日。
脾虛是溼盛的原因,溼盛是脾虛結果。而且兩者又會互為因果。脾虛容易生溼,生溼又會加重脾虛。 所以治療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健脾化溼、飲食配合。 代表方劑有“參苓白朮散”、"完帶湯"。 健脾化溼法常與芳香化溼、溫脾、利水滲溼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虛溼阻,證見洩瀉,腹脹嘔吐,不思飲食,倦怠乏力,宜與芳香化溼法配合,方如:“錢氏七味白朮散”;脾陽不足而致水腫、腹脹,宜與溫脾法配合,方如:“實脾散”脾虛溼盛,婦女帶下清稀,宜與淡滲利溼法配合,方如完帶湯。 祛溼法,運用補益脾氣的藥物以消除溼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使水溼消除。健脾化溼法適用於脾虛水溼不化證,證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胃脘痞滿,肢體困重,飲食不化,大便溏薄或瀉洩,水腫,婦女帶下,苔白厚膩,脈緩等。常用的健脾化溼藥有白朮、黨參、茯苓、扁豆、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等。 常用的健脾化溼藥有白朮、黨參、茯苓、扁豆、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等, 食療 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 製法: 以上三味洗淨,加水適量,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氣,化溼。 用法: 早晚食用,連用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