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令狐西坡

    宇宙這麼大,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除了地球,有沒有另外的類地行星,這是人類一直在遐想的問題。也許有,也許沒有,這個不好說,反正迄今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發現。

    假如真的有這麼一顆類地行星,然後剛好質量是地球的一萬倍,剛好上面也居住有智慧生命,那這種智慧生命的平均體重有可能比我們人類的平均體重大一萬倍嗎?

    這個問題是可以進行簡單的數學推演的。為簡化起見,我們可以先設想大一千倍的情形。然後我們可以把人類的身體假設成一個長方體,假如這個長方體的長為200釐米,寬40釐米,高20釐米,然後長、寬、高各自延長10倍,即長20米、寬4米、高2米,在假設密度一樣的情況下,三維各自延長10倍,總體積擴充了1000倍,總質量也是如此。

    那好,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呢?人在水中會下沉,那可見人體的綜合密度比水大,那麼同樣是為了簡化起見,我們可以假設這種智慧生命的密度和水一樣,那麼,在擴充1000倍的情況下,這種智慧生命的總質量是160噸。

    支撐160噸的重量,腿骨必須是鋼澆鐵鑄的吧?而且要夠粗。那假如這種智慧生命的骨骼是鋼鐵一類金屬的結構,那麼它的密度肯定還要大上很多,所以總質量肯定遠遠不止160噸。

  • 2 # 叮叮東334

    比我們大10000倍的地球,邏輯上是有可能存在的,只是,遺憾的是上面的人類,不可能按比例放大。

    大10000倍的地球,重力加速度一定比地球大,也就是說同樣質量的人體,要承擔比地球上大得多的重量,具體的運算過程就省略吧,如果不信,我們可以專門演算一下。這樣的話,同樣的人類,到那個星球,必須降低身高,才能適應那裡的重力,而不是放大身高。

    這裡有一個生物體的體型基本規律:體型與強壯程度不是等比例放大的。在同等條件下下,身體對強壯的要求,遠遠超過身體尺寸的變化。也就是說,身體尺寸越大的生物,生存能力越弱。比如骨骼,我們知道,體重與身高成立方米比關係,但是骨骼橫截面面積與身高成平方比關係,這樣體型越大,單位面積骨骼承受的重力越大,最終可能會無法承受重力而骨折;其他的還有血液迴圈和供氧能力等,都不能按比例放大,而是要超比例放大,才能適應體型的放大。而這種放大一定是有極限的,否則即使全身都是骨骼,也無法支撐自身。

    結論是,如果真的有10000倍的地球存在,上面的人類只會比我們更小,不可能更大。

  • 3 # 唐僧三搞白骨精

    比地球大一萬倍,那它的引力就更大了

    比人類大一萬倍,那它的體重就更大了

    這一來一去的,估計都站不起來,躺著都有問題

    除非它不是肉質的

  • 4 # 使用者2317392634984140

    地球的產生

    一、造地球的簡介

    地球屬於普通天體,它的鑄造也是在同一個時間內造出地軸和軸外套含重力線地核這個整體,再以地核為基礎均勻的加厚加大造出地幔,當造的地幔用的物質量與地球的軸核合體的物質量相等時,這就造成完整的地幔,這時就要造地殼,它也是以地幔為基礎均勻的加厚加大,當加厚到地殼用量的四分之一時,就要將做地殼的物質在全球按照面積大小有規律的鑄造大洋和陸地,再在大洋底向上的三分之一處做蓋子,將大洋下面成為地下室,用來以後製作並儲藏石油備用,做好大洋的蓋子後,往蓋子上放入水冰 放滿為止。陸地按照面積大小有規律的插山石並且在留下的面積上,向下挖地殼的三分之一深度,用挖出的物質順地球的橢圓形狀做成蓋子,使陸地的地下成為地下室,用來以後製作並儲藏煤碳備用。然後以地球的兩級為端點在地球表面上確定像經線一樣的線,在這些通過陸地上的線,按等距放入礦石堆,它的放礦石規律是同一條線分成等距(在經過天翻地覆的過程就不準確了)放同樣的礦石,不同的線也分成等距,放別的同樣礦石,按照這規律在陸地上(也是陸地的地下室蓋子上)放好了礦石堆,這就完成了整個地殼的鑄造,然後再將黃土均勻的厚度覆蓋在地殼上,這就是地殼的黃土保護層。然後將插山石留下的廢石面和雜土混合物,放在凡是地下含礦石堆的地面位置上,堆成小山,用來做以後人類挖礦藏的記號。然後再以地球的重力線端點為標誌,均勻的厚度噴出藍色的天空,再以藍色的天空直達地球表面噴入空氣。這就造成了完整的地球。

    二、鑄造天體的啟蒙階段

    鑄造天體的啟蒙階段就是颶風鑽開舊天體用來當鑄造新天體的備用原料。提到颶風(龍捲風),從陰世來說,颶風與龍捲風是一回事,都是多數陰世人排列的組合旋轉風力,它們主要專管天體的各種情況,如造天體,建地下泉水系,建洋、空、陸水迴圈體系即洋水推到天空形成雲霧有規律的運動到各處,變化為雨水下到各地,以山為端點向各處彙集成通過各處支流,再迴圈流到海洋裡,等等許多人不知道的事都是颶風做的。鑽舊天體時刻到組成舊天體物質處於火海般的氣態,並且組成的物質微粒出現少量夸克狀態時,這個過程屬於備料階段。首先用中力颶風從舊天體表面某處鑽下,一直鑽入天體軸的軸心位置,就在軸心這個微小空間(這是聚集造重力核能的區域也是電力線的反向面或反向點)再填加兩個颶風,三個颶風一起搖動,使天體四奔五裂發生爆炸,並且伴隨刺耳的聲音,這就星球爆炸。此時的狀態猶如火海,在這四奔五裂舊天體物質裡,原中力颶風再繼續旋轉,將裂開的那些不均勻的物塊,粉碎成面再進一步的融化又氣化(單個分子存在的狀態)。到此狀態出現的熱量,全部是颶風動力以傳遞方式到達組成該天體原子上的那些電子轉化來的。開始是舊天體物質隨颶風的旋力旋轉,出現部分物質分子上的電子分離出來,這些電子繼續隨旋轉力運動產生旋轉的距離,根據帶電體性質1、即帶電體運動具有在它本身和它的運動距離中心兩處都會聚集核能的性質,所以該電子就會在其運動距離中心(在颶風旋轉圓心聚集的核能是造重力用的)處聚集核能並且電子本身聚集核能(電能)。帶電體的電子性質2、即電子本身上聚集的核能,使電子達到飽和就會變成光子,這是電子的變化規律。光子外圍包裹的透明體裡含著熱量、亮度、顏色等等因素,並且光子將含著各因素的物質,不停的向它所處的周圍釋放,這是光的性質。由於這些物質的性質確定了在颶風旋轉力作用下舊天體物質必然的變火海狀態。帶電體電子的性質3、即帶電體受到(直接碰撞或間接)一定量的動力,這個一定量的動力到在帶電體上,就自然變成了一定量的電力並且它們的量幾乎成正。所以颶風旋轉出現越來越多光與熱,光是人看見明亮,熱具有將粒子分開某距離的功能,它分開的粒子小的程度直達到夸克粒子為止(熱的性質),要分到比夸克更小的粒子,熱無能為力,這需要用電開始才能分開,電以夸克粒子不停向更小的粒子分下去,最終的結果是粒子小的顯不出電性,這屬於隱形電,到此時狀態若再往下分開粒子就像一元錢,按照元、角、分的一半分開,最後分的到分,再往下也就無意義了。上述是造天體過程發現的熱與電具有分開粒子的性質,並且動力依附電子變電力,電力加在電子上使電子變光子,而光子本身含熱能,這一系列的傳能量,就在造天體颶風旋轉力的動能傳於電子變電能,電能使電子變光子,此時的含光與熱的光子,是帶負電荷的電子變成的,其屬於負光子,此時沒有正光子就不能產生光線,所以不能向外界釋放扔掉能量(由於此時原子核未動,不存在正電子,就不能產生正光子,所以單獨的負光子不能產生光線),此時天體狀態只保持著明亮和熱量即火海狀,有利於物質的融化、氣化。當颶風將整個天體達到氣化時的粒子為原子核、中子、質子狀態時,颶風的旋力通過電子微粒轉化的能量已夠,此時颶風旋力減小保持恆定,微粒狀態保持靜止,此時大量的光子回覆為帶少量電的電子,為了電子保持原狀不變為光子,此時此刻距風加大力使所有的粒子(除了電子)被搖晃分開,這樣質子、中子自然的變化為夸克粒子。夸克分正夸克與負夸克,夸克是葫蘆形狀,它的外圍有不知多少個特小微粒,夸克與它外圍的旋轉微粒大小比例就像人體與體上的黑痣一般,並且這些特小微粒所帶的電荷與它轉的夸克上的電荷是異性的,夸克也叫夸克核,其外圍轉的微粒極小叫電微子。夸克核與它外圍轉的電微子組成了夸克,而原子核與它外圍轉的電子組成了原子,這說明夸克與原子很相似。具體的夸克存在兩樣,即帶正電荷的電微子繞的夸克核必然帶負電,而帶負電的電微子繞的夸克核必然帶正電。組成的兩樣正夸克與負夸克 ,由於夸克上的電微子電量小的微不足道,為了方便期間對某夸克上的正負電確定,取決於夸克核上含電的電性。對於夸克上的正負電微子,它具有轉化為正負電子的性質。正夸克上繞其體轉的電微子是負電荷,而原子核上繞其轉的電子是負電荷,所以說原子與正夸克相似,但負夸克上繞其體轉的電微子是正電荷,這些正電微子與電子上的電是異性的,正電微子具有轉化正電子的性質,那麼物質達到某狀態放的光線,就是負夸克上的正電微子轉化為正電電子,這些正電電子變成的正電光子與原子核外電子變成的負光子異性相吸組成光線,這就是物質發光線的原理。如組成核反應燃料物質的正夸克核全部能轉化為正電微子,負夸克核全部轉化為負電微子,正負電的兩樣電微子各自轉化為正負電子,這些正負電子各自變正負光子,這些光子異性相吸組成了光線,太陽發出的光熱就是這樣的。在這鑄造處於火海般的氣態階段時,物質都是帶電粒子,再加上穩定下來的旋力慣性原因,產生稍微多出的力,所以自然的產生的強大電力,使帶正電的質子吸足電力,其內部的兩個正夸克與一個負夸克上的總共正電與負電各自到質子上兩極(夸克核上的電在質子一端形成的只是趨勢,但電微子是真實運動到質子一端的),形成兩端含正負不均勻電量質子的電極。質子電極不均勻的原因,是因為組成質子的正負夸克數不等所造成的。由於異性電相吸,這些質子電極相吸成串,又質子本身帶正電,所以它們形成的帶正電的質子串即α(阿發)射線。同樣中子形成了伽馬射線。同時少量的正電夸克也形成夸克電極,即夸克核上的電在夸克上趨近於一端,夸克上的電微子運動到夸克的另一端,這樣形成了兩端電量均勻夸克電極,它們異性相吸組成了夸克串,由於存在正負電兩種夸克,所以它們形成了正負兩種夸克串即正β射線與負β射線。所以在星球爆炸條件下就會放出幾種射線(有時太陽上的燃料裡混入產生這種射線的雜質,那麼太陽發的光裡就要含這種射線,但是地球上的藍色天空氣體分子能分解這種射線),這些射線有的對生物存在危害作用。造的天體能夠發出這些射線時,說明已完成造天體的備料。

    啟蒙階段伴隨的現象與規律:

    1、首先電子具有吸電變成光子性質,功能,光子釋放明亮與熱量。2、熱量具有分開粒子性質,產生的功能即物質融化、汽化,分成少量的質子、中子、正夸克、負夸克。3、質子、中子、正夸克、負夸克粒子各自具有形成a射線、伽馬射線、正電β射線、負電β射線,這些射線各自都有用途。4、現象,造天體物質的火海般高溫狀態的熱量,是從組成造天體的物質原子核外“電子”變為成“光子”的成果來的,因為光子具有釋放光(明亮)與熱量(形成高溫)的功能,所以顯出造天體物質成為火海(明亮)與高溫狀態。

    三、鑄造天體的軸、核、重力線

    天體的軸、核、重力線是一體的。颶風在火海般的氣態物質裡旋轉,它以漩渦為中心向周圍漸漸的由少量夸克粒子猛增為大量夸克直至到全部變為夸克,此時狀態的物質只有夸克和熱,這是由於組成原料的分子變原子,原子變原子核與電子,原子核變中子與質子, 中子與質子同變成夸克,電子變光子,光子變成火海般的熱,所以此時的物質組成只有正負夸克與熱。颶風繼續旋轉迫使正夸克與負夸克在旋轉面上下分離。此時面上的上下分開的正負夸克上聚集的核能達到飽和;最大旋轉面圓心聚集的核能也達到巨量。就在這瞬間,旋轉面的各個夸克分別向上下同時發出平行定長電力線,這些上與下電力線是異性並且方向相反,組成圓柱體,這就是未來的天體軸;最大旋轉面中心向四面八方均勻的發出定長球交電力線,這些相鄰之間電力線是異性的,並且正負均勻摻雜排列的,電力線方向都朝球心,組成球體,這就是未來的天體核。平行電力線與球交電力線同時發出並且相套重合在一起,它們互不影響,即使各電力線排列上夸克粒子時,也互不影響,只是它們的重合部位夸克粒子之間緊密些。

  • 5 # 地理那些事

    感謝提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推理題,只需要加上幾個例子或幾個常規數字和者公式就能明白。不過題主的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模糊,沒有說清楚這個假設的宇宙中的“地球”(簡稱“孿地”)是體積比地球大一萬倍還是質量比地球大一萬倍,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現已知地球的的幾個引數為:直徑是12756千米,體積是1.086*10^12立方千米,質量是5.965*10^21噸,重力加速度是9.8米/秒的二次方(太陽的2.74*10^2米/秒的二次方,相當於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7.9倍)。

    經過計算,孿地所對應的引數應該為:直徑=127560000千米,體積=1.08623E+16立方千米,質量=5.965E+25噸。

    經過對比不難看出,這個孿地的直徑是太陽直徑(1392000千米)的約92倍,而太陽的質量約為地球的33萬倍,也就是說孿地的質量大約為太陽的30%。

    很顯然,假如構成孿地的物質與木星相同,即主要以氫,其次為氦組成,那麼這顆星球就會在重力作用下觸發核心的輕核聚變,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氣態天體的質量只有達到太陽質量的7%左右才能使其中心溫度達到氫聚變為氦的核反應所需要的溫度,而孿地的質量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值(這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巨無霸”——木星,為何成不了“恆星”,因為它的質量只有1.9E+24噸,太陽質量足足有它的1046倍)。

    從孿地的直徑來看,其直徑相當於地球軌道到金星軌道的中點到太陽表面的距離,這麼大的恆星,在宇宙中比比皆是(如R136a1恆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256~265倍),但是要說行星就很難界定了,因為行星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如此龐大體積的行星軌道中心該有多大的恆星才能束縛住它啊!

    但是,要說質量大於地球的天體,太陽系內四個氣態行星都比地球大,其中木星是地球的約318倍、土星是地球的95倍、天王星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是地球的17倍,而就重力加速度而言,g木=24.79米/秒的平方,相當於是地球的2.53倍,而題中假設的孿地的質量足足有木星的31倍多,可想而知是地球的多少倍。

    按照人類的平均體重為65千克計算,一個人站在地球上受到的受到的重力是65千克,而到了木星上就相當於受到了65*2.53=164.45千克,這個人在木星上受到的重力相當於在地球上扛上兩袋水泥(每袋水泥約為50千克)後所受到的重力,很顯然這個肩扛兩袋水泥的人行走都很困難,如果倍數再增加呢?不用算了,直接把自己壓扁。

    我們偶爾會在一些新聞中看到鯨魚擱淺而死亡的報道,其實這些死亡的鯨魚往往不是窒息而死,而是被自己給壓死的,因為鯨魚擱淺後失去了水的浮力作用,而自身的骨架不足以支撐自身重力導致鯨魚身體加大部分骨骼粉碎性骨折,從這一點看孿地上面很難出現陸生龐然大物。

    綜上所述,無論這個孿地的體積還是質量均大於地球,其表面很難出現生命現象。但宇宙之大無奇不有,或許在宇宙的某個角落就藏著生命的奇蹟,在此不妄自評論,靜靜的等待科學家的探索結果吧!

  • 6 # 秒殺火星人

    這要從玄幻的角度來說還是科學角度來說,玄幻小說中一個星體比星系都大,上面的人飛天遁地,排山倒海,所以這很不科學,但是科學是什麼,誰知道呢,有人說科學的終點就是神學,所以很多科學家相信上帝的存在,因為沒法證偽,所以並不矛盾。

    誰能確定宇宙中就一定沒有這樣的世界,就比如說太陽系在銀河系比較邊緣的位置,資源匱乏,銀河系在室女座星系團中也是邊緣的物質匱乏區域,而室女座看其他星系團也是室女座的位置也是資源匱乏的區域,那要是物質非常豐富的區域多到填滿整個宇宙空間的區域,多到所有恆星聚變確坍塌不下去了無窮無盡的物質下形成一個個的巨大行星,確沒辦法扭曲空間,因為空間都填滿了,黑洞也不是想形成就能形成的,就像一個容器,底下是彈力床,當然那是密封的,上面放滿水,放一個鐵球進去壓下的幅度肯定是沒有直接放彈力床上幅度大,水的重量就會把彈力床的壓的更加的緊繃,恆星的形成肯定要擁有更大的質量才能產生聚變,同理,行星要聚合成星體也需要更大的質量才能產生足夠的引力,所以有可能出現比我們所觀察到的恆星更大的行星也是可能的,而且是重力和地球一樣大的巖質巨行星。科學沒法證明我這些理論是假的,所以這也是科學

    所以銀河系物質比仙女座大,那仙女座的物質更加豐富,仙女座的恆星質量就會更大,總體質量大那相對來說行星質量也會更大,更大的質量有可能重力確差不多,有可能銀河系中心那邊恆星更多的地方會有更大的行星,重力和地球差不多的生命行星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沒有觀測到而已,並不是絕對的,那邊輻射更大不適合生命生存,那存屬扯淡,不要以我們地球人標準來要求其他星球,人家生存方式就和我們不一樣

  • 7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有沒有可能有一個比我們地球大一萬倍的地球,然後上面的人類也比我們大一萬倍?

    體積大一萬倍還是質量大一萬倍?體積大一萬倍就是直徑是地球的21.5倍,如果按直徑1.27萬千米計那麼這個天體的直徑將達到274474.98千米,即:27萬千米左右!如果按地球的質量計算,一萬倍大約就是木星大小的7.7倍(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300倍)!兩者其實結果並不一樣,不妨來簡單瞭解下!

    一、質量是地球的一萬倍

    天文上對於天體歸類是比較有趣的,有行星、恆星,也有白矮星、中子星等,而木星的歸類是行星,但行星中又有岩石質天體和類木天體,而類木的意思就是與木星類似的天體!為什麼要將木星作為一個典型呢?那是因為木星與岩石質天體中比較中具有代表性!類木天體是氣態行星的另一個稱呼,但並不代表木星從內而外都是氣體,在生成之初都是一顆岩石質天體,但在成長過程中質量增加失去控制,最終巨大的質量可以留住比較輕的氣體元素時,這個天體就會向氣態天體發展!

    其實各位有興趣也可以算算,即氫、氦等元素在太陽風的轟擊下運動速度,如果天體的表面逃逸速度大於這個運動速度,那麼這些氣體元素就被留下了,如果小於,那麼很抱歉這個天體留不住!很明顯質量是地球一萬倍的行星早已超過了類木行星的下限,因為已經達到了木星的7.7倍,因此它將被歸類到一顆巨星類木行星的行列!

    二、體積是地球的一萬倍

    當然本文已經偏離標題了,因為事實上已經無法用岩石質行星來討論1萬倍地球的行星,即使真的存在岩石質行星,那麼其條件會類似如下:一、如各位考慮的那樣,引力是地球的1萬倍(想象下各位背上自身質量一萬倍的物體)

    二、大氣層極厚,導致的表面大氣壓極高,也許超過數千甚至上萬個!

    三、表面的水可能以熱冰的形式存在

    四、大氣層中的氫元素等含量極高,假如大氣層中還含有氧氣的話,似乎是一個定時炸彈!

    五、地面與大氣層頂溫差過大,類似木星一樣會形成超級風暴,也許大紅斑還不止一個!

    ......

    各位看到如此條件,想必應該不會要求這上面還誕生出生命了吧,面對如此高壓,可能還伴隨超級風暴,並且還有熱冰,生命不知道咋辦了,即使有也可能是微生物,不可能演化到如地球這樣的高階生命!另外還有一個最要命的是,常態下氫氣處在高層,而氧氣則比較重在底層,但在風暴期間則會將兩者攪和起來,假如來一道閃電,那麼很抱歉,這個均勻混合氫氧氣體真的就被點燃了,規模有多大我們難以預測,但可以相信會生成大量的水汽!

    就像流浪地球中引爆木星一樣!而這時常會發生,一直消耗到氧或者氫兩種元素中的比例再也無法形成爆炸!所以1萬倍地球質量的天體並不好玩,就是想象下也浪費時間哈!

  • 8 # 地外天使

    【原創】對於有沒有可能有一個比我們地球大一萬倍的地球,然後上面的人類也比我們大一萬倍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如果宇宙之中有一個比我們地球同一樣環境況且大一萬倍的地球存在,裡面生存的人類是不會比我們身體大一萬倍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

  • 9 # 欣賞3O

    我們回答也是瞎說,目前無法證明對錯,目前只能視本人有神經病,無著邊際的亂通一回。

    目前太陽系還沒發現這麼大的“地球",看起來只有跳出銀河系去尋找這一目標,但這“地球"上的人也大一萬倍。假如找到了,我們是否去送死?費那麼千辛萬苦,還不知對我們是否友好?在他們眼裡,我們也太小,微不足道,會看不起我們的。

    亳無疑問,他們如大象,我們似螻蟻,無法協調。

    唉!費那麼大勁幹麼,幹好自己的工作吧。

  • 10 # 蘇州說笑老客

    在我們一輩人中,年輕時對宇宙一無所知,進學校後才懂得一些天文知識。到目前,知道我們地球人是在太陽系中唯一有人類的星球,有了太陽才能生活。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還不知道。我在幼年,夏季乘涼,望著滿天星斗,心情舒暢,還懂得啟明星,黃昏星,北斗七星等。隨著年令的增長,現在才懂得天上任何一顆小星星都比地球大(只有白矮星,可能是比地球小),宇宙之偉大,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清楚?你的提問恐怕沒有人能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帶孩子三年,孩子還是跟我不親,心態崩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