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無界共享

    行性脊肌萎縮症病變部位在下位運動神經元,也多為散發病例,病程歷時數月~2年。該病病因不清,除了中毒學說、慢病毒學說等以外,還有發現雄激素受體基因突變與該病有一定的關係。

    嬰兒型進行性脊肌萎縮症是一種兒童期的單基因遺傳病,有人將其稱為兒童期運動神經元病第I型,患病率為0.1~1/10萬人口,多數在出生後6~12月內發病,病情進展快,病人常在起病後1年內死亡。少年型家族性進行性脊肌萎縮症也稱為兒童期運動神經元病III型,該病多見於青少年,發病年齡在2~17歲,在肢體近端型脊肌萎縮症中KWD佔48%以上,病情進展緩慢,病程在10~40年。該病多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性病人多於女性。

    症狀體徵

    (1)發病年齡約30歲,稍早於ALS,男性多見;

    (2)擊襲起病,表現肌無力、肌萎縮和肌束顫動等肢體下運動神經元功能缺損症狀體徵;首發症狀常為一手或雙手小肌肉萎縮、無力,逐漸累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帶肌,從下肢開始萎縮者少見,遠端萎縮明顯,肌張力和腱反射減低,無感覺障礙,括約肌功能不受累。

    (3)波及堅水發生延水麻痺者存活時間短,常死於肺感染。

    疾病病因

    進行性脊肌萎縮僅由脊髓前角細胞變性所致。雖經許多研究,提出過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重金屬中毒、營養代謝障礙以及環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說,但均未被證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麼熬過各種考試考證結果的等待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