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難禁,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
出自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原文如下: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翻譯如下: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迴歸故里,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裡,寫就巨型組詩。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
浩浩難禁,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
出自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原文如下: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翻譯如下: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迴歸故里,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裡,寫就巨型組詩。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