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行偃1
-
2 # 一個歷史過客
說起孟達其實大家並不陌生,他原本是屬於劉璋的手下,可是最後是又攀高枝成為了劉備的門下將領,結果後來因為沒有聽令出兵救援當時被圍困樊城的關羽遭到劉備的不滿,從而幾經波折又開始投奔曹魏而去,可是到了曹魏之後混的大不如前,被司馬懿處處壓制還想重新回到劉備麾下,然事情敗露終究是被奪了性命。
其實話說回來,孟達這一生也挺夠輝煌了,雖然因為犯錯轉投到了曹丕麾下,但是曹丕還是挺看重他的,給他命了將軍還封了侯,結果沒輝煌多久,因為多次和司馬懿意見不合,曹丕死後更是漸漸的失去了依仗,感覺前途一片灰暗,便又想著給諸葛亮寫了封信,意在求和,可惜被司馬懿知曉,卻並不自知,結果被司馬先一步連夜追拿,導致一命嗚呼。說到底還是其心不忠,不然也不會被處處擠兌。
孟達首先為劉璋效命,後來劉備取的蜀川,投靠劉備,劉備先令其駐守江陵,隨後當劉備平定蜀川以後,升任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派孟達、劉封接應關羽進攻樊城,但孟達和劉封因上庸等地剛剛歸順,人心不穩,拒絕救援。後來關羽被曹魏和東吳腹背夾擊,敗走麥城,不就被殺害。
劉備大怒,孟達又與劉封不和,擔心備受牽連,就率領四千多人投靠曹魏,並受到重任。
曹丕病逝,曾經一起作戰的戰友也紛紛離世,他又是蜀漢叛軍,地位和性命有可能不保。最後被諸葛亮誘降,密謀第三次叛變。
司馬懿一邊寫信安撫孟達,一邊派遣精兵前去平叛。孟達自信司馬懿回兵至少三十日,所以沒有放在心上,但司馬懿急速行軍,八日之內到達上庸。圍困孟達十六天,最後孟達的親信繳械投降,孟達也被斬殺。
關羽死後劉備追究責任,劉封被處死了,孟達害怕自己受到牽連就投降了魏國,在魏國他深受魏主曹丕的厚愛,給予了他高官厚祿,可以說曹丕對他非常好,猶如自己的親信一樣了。
但好景不長,曹丕死後曹睿即位了,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對孟達寬容,這讓孟達心裡十分恐慌,認為自己在魏國待不下去了了。此時正是諸葛亮北伐時期,孟達心想著重新歸順蜀國,想以此為功勞在蜀國混下去,於是他寫信給了在蜀國的密友李嚴,李嚴官職很高,和諸葛亮同屬託孤大臣。
李嚴接到信後,立即把這個訊息給在北伐前線的諸葛亮,諸葛亮非常高興,有了孟達做內應的話,他北伐的難度大大降低了,於是諸葛亮在給孟達的回信中讓他不要洩露出去任何訊息,以免遭到意外。
如此多的背主事件,想起了呂布。呂布雖然武藝高強但也多次背主,原先呂布是丁原手下,隨後拜在董卓門下,之後王允和其他的一些諸侯,少說也有三四個了,看來孟達和王允在這方面有著相似的特點,都戴著一頂“背叛之徒”的標籤。
孟達最終因為自已的牆頭草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被司馬懿所殺,這就是孟達最終的結局。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孟達是被房陵都尉申耽所殺,歸根結底還是司馬懿所殺,孟達的結局是他自找的,怪不得別人。
至於孟達的真實結局,我們拋開演義,看正史,其實孟達是被諸葛亮給害死的。諸葛亮對於孟達這種反覆之人,並無好感。他擔心孟達雖然這次反魏降蜀了,但並不能保證在蜀國遇到困境時,孟達不會再次反蜀。所以,諸葛亮派郭模詐降,並將孟達可能造反的訊息透漏給了申儀。這一點,並非像演義中所說,孟達主動聯絡的申儀、申耽兄弟,實際上孟達和申氏兄弟之間有矛盾。
諸葛亮正是藉助孟達和申氏兄弟之間的矛盾,逼迫孟達反魏,至於孟達能不能成功,諸葛亮並不怎麼關心,只要亂了就好。這樣子,孫吳就可以趁亂攻擊曹魏,而蜀軍也可以以支援孟達為由,從上庸方向進攻魏國。
只是呢,孟達的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千里奔襲上庸城,“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經常叛變的孟達,最後被自己人出賣,落了個身首異處的結局。
-
3 # 縱觀歷史2020
本文僅針對三國演義,不代表正史
先來說一下這個人物是《三國演義》中的孟達,孟達原來是劉璋的手下,深受劉璋器重。後來劉備入川之後孟達投降劉備為其效力,原本一切正常。但關羽在樊城大戰之間孟達勸劉封不要派兵增援已經窮途末路的關羽,導致關羽最終兵敗被殺。
李嚴接到信後,立即把這個訊息給在北伐前線的諸葛亮,諸葛亮非常高興,有了孟達做內應的話,他北伐的難度大大降低了,於是諸葛亮在給孟達的回信中讓他不要洩露出去任何訊息,以免遭到意外。
諸葛亮對孟達的背叛事件
原本孟達轉投諸葛亮的計劃還算不錯,如果訊息不洩露出去的話,但孟達終究不是一個聰明人,這樣重要的事情,這麼危險的事情,他對身邊的人沒有防備,在起事之前就把事情洩露出去了,諸葛亮在給孟達回信中讓他小心謹慎,但孟達卻認為諸葛亮過於小心了,對諸葛亮的話不放在心上,此時的諸葛亮顯然指望不上孟達了,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孔明看畢,擲書於地而頓足曰:孟達必死於司馬懿之手矣
果然孟達的親信一面假裝答應孟達起事,一面又讓人告知司馬懿等人。司馬懿聽到訊息後立馬率兵前往新城。中途遇到了右將軍徐晃,徐晃在知曉司馬懿去平叛的事情之後,自告奮勇前往幫助司馬懿破敵。
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 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 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
徐晃被孟達射死,其實完全是一個意外,也是演義故事裡面的情節,真正歷史上的徐晃是病死的,關於徐晃的死暫且就不談了,沒聽諸葛亮的孟達最終結局如何呢?
總的來說孟達的下場咎由自取了,他的人品也師叔不敢恭維,在古代那個看中忠孝的社會,孟達到哪裡都不會受到重用,馬超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例子,還不如在魏國平安度過一生,何必找麻煩自尋死路呢?
-
4 # 想跟你聊故事
孟達投靠操魏也是迫不得已,可以說正是法正和孟達迎接劉備入川,才成就了劉備三國鼎立的霸業。
按道理來說,作為有功之臣,應該在蜀漢混的可以,那麼孟達為什麼要投靠曹魏呢?如果瞭解三國的應該知道,孟達是公元220年投奔曹魏的,而法正也是公元前220年死亡的。
孟達不是不想留在蜀漢,可以說孟達作為益州士族,根就在蜀國,不到萬不得已,孟達是不會背井離鄉,投靠曹魏的。
在這裡不得不說蜀漢政權的內部派系,蜀國有幾大派系力量,第一種是劉關張為核心的宗親勢力,第二種是以荊州氏族為核心的荊州派系,第三種是以益州當地氏族為核心的益州派系。
孟達之所以離開蜀國,也是由於派系的傾軋,首先他得罪了關羽劉封為代表的宗親勢力,其次法正的死亡導致益州勢力核心力量大損,最後就是以諸葛亮為核心的荊州力量,也迫切的希望掌握更多權利。
可以說孟達的背叛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尋求自保的不得已,法正如果沒死,形勢沒有到容不下自己的情況下,孟達是不會投魏的。
再說孟達投靠曹魏,明明待遇很好,為什麼又突然想要回到蜀國呢?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孟達當時投靠魏國,魏帝曹丕為了千金買骨之效,沒有虧待他。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這個時候司馬懿掌權,自然要防範未然,不能將魏國門戶讓蜀國舊臣來鎮守了。
這個時候孟達處境又困難起來,正好老東家伸出橄欖枝,以前得罪的老領導又都不在了,自然而然的有想法了,司馬懿則順理成章的殺了孟達。
-
5 # 小小嬴政
這時候張鬆受到劉璋的派遣去見了曹操,本來張鬆想把西川這塊土地獻給曹操,沒想到曹操很看不上張鬆這個面貌醜陋的人,但是張鬆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口才又特別好,揭了曹操的的短,又把楊修弄的下不了臺,只看了一遍曹操寫的《孟德新書》就背下來了。
還說這是戰國時期無名氏所作,蜀地的小孩子都會背,曹丞相卻把這部書說成是自己寫的,以此來譏笑曹操,曹操很沮喪就把這部書燒了,這樣的做法把曹操和他身邊的人都得罪了,於是張鬆就被曹操轟走了。
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張鬆卻被劉璋給殺了,法政、孟達等遂了心願,劉備讓孟達駐守江陵,後來又命令孟達進攻房陵,得手後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不敵,就派了劉封前去統領孟達的軍隊。
關羽敗走麥城,向劉封孟達求救遭到拒絕,關公因此被害,孟達害怕被劉備治罪,於是就投降曹魏了。投降曹魏之後,魏主曹丕對孟達很好,又是封官,又是賞賜的,這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嫉妒,於是有些人就開始對孟達進行攻擊。
但是有曹丕頂著誰也沒辦法,曹丕一死,小皇帝即位,朝中大臣對孟達的攻擊開始見效,孟達感到自己處境不妙。恰在此時,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魏國的國土大片淪喪,蜀漢軍隊在諸葛亮的率領下所向披靡。
孟達不以為意。其實這時候司馬懿已經掌握了他的情況,寫信安撫他,同時派出騎兵日夜兼程前去攻擊孟達。這支騎兵半路上遇到了徐晃,於是徐晃就和這些騎兵一同前往征討孟達,結果在城下被孟達的軍隊一箭射死,孟達也被司馬懿破城殺死。
孟達不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或者說他就沒有信仰,只是個隨風倒的牆頭草。劉備進西川,他到劉備手下,關羽敗亡,他又到曹丕手下,曹丕一死他又想回到劉備陣營,其實就沒有理想,只是個混世的。至於射死徐晃是羅貫中的藝術虛構。
-
6 # 腦洞趣味歷史
孟達斬殺徐晃一時,何從談起?史書明確記載徐晃屬於病逝。
至於另謀新主這件事上,孟達堪比呂布“三姓家奴”的地位。
1、一離劉璋事劉備建安初年,天下發生了一起大饑荒,孟達和法正兩人只得前往蜀地投靠劉璋混一口吃。
孟達在劉璋手下過得並不怎麼如意,一開始劉璋封他做了個新都令,後來又升遷為軍議校尉。
在此之後,劉璋宛如忘記孟達存在一般,過年不發年終獎,平時開會也絲毫沒有想要提拔他的念頭。
久而久之,劉璋的手下便有些瞧不起孟達:你瞧瞧你,待了這麼久都得不到重用,是沒有能力吧?
孟達聽到這些人的議論,內心便有些不舒服了: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
建安十六年,劉璋為了加強蜀中防禦,便讓孟達和法正去請劉備前來蜀中。
此後,孟達也就留在了劉備軍中。
2、離劉備降曹丕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讓孟達去攻擊房陵,孟達一路勢如破竹,從房陵打到了上庸。
由於劉備擔心孟達能力不足,難堪重任,便讓劉封帶兵前去支援他。
等到孟達和劉封打下上庸時,關羽那邊也正在圍攻樊城、襄陽,關羽看他倆在附近,便喊他倆前來支援自己。
《三國志》: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孟達和劉封看到關羽處於優勢,而自己剛剛打下上庸,還需要有人看管這片土地,防止上庸的本土勢力奪回城池,便婉言謝絕了關羽的請求。
孟達拒絕關羽不久,關羽便因為孫吳和曹魏陣營的針對,最終兵敗被殺。
孟達這時候,慫得不行: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於是,曹丕將孟達曾經打下的領地房陵、上庸、西城三城都交給孟達打理,並封他為新城太守。
《魏略》:又王近出,乘小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遂與同載。又加拜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別看曹丕好似很重用孟達的樣子,其實雙方都知道,大家都是在演戲,只是一個是為了藉助曹魏陣營抵抗蜀漢的報復,另一個是想借機從內部瓦解蜀漢政權。
只不過是: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孟達的內心既不忠於蜀國,也不忠於魏國,他只是想在兩頭找能夠求生的夾縫。
諸葛亮把握住了孟達的心理: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
孟達和諸葛亮約好,自己舉兵起事,諸葛亮乘機出兵,裡應外合,一定能夠有所成果。
孟達的想法是,自己距離曹魏大軍太遠,等曹魏知道自己謀反,又等到皇帝討伐自己的詔令,起碼要花一個月,足夠自己和諸葛亮會師了。
結果,司馬懿給了孟達一個驚喜,他僅用了八天便走完了孟達口中需要一個月的路程。
而後的戰爭中,孟達輸給了司馬懿: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振旅還於宛。
-
7 # 先生8795435236706
孟達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獻屬地到守上庸再到拒絕救關羽降魏,最後在反魏。從這些經歷來看,守上庸拒救關羽和投魏再反魏的情況來說,這一系列行為都是蜀國最高層的決策。否則,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人,別說諸葛亮了,誰都不會接受他從魏再返回到蜀國的。這樣反覆無常的人,這麼不靠譜誰還能相信他呢?但是,諸葛亮卻相信了!這足以說明諸葛亮是知道底細的。
由於劉備年齡越來越大,特別是得到了漢中之後,就必須加快統一天下的步伐。同時又得考慮後代政權穩定的問題。最擔心的就是關羽。一個是關羽一心向漢,劉備要是稱帝,關羽必反。再一個關羽年紀也大了,作為大將已經力不從心啦,但是有他的存在對劉備稱帝始終是個障礙,從劉備成漢中王時關羽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所以,關羽出兵襄陽應該是劉備指示的,而且打仗打了六個多月,劉備未給予任何有效的增援。而且唆使孟達不就關羽。從劉備攻打東吳過程中,把攻佔的地盤都用蜀國的政策來管理的行為來看,根本就不是給關羽報仇,就是為了佔領吳地。所以說關羽攻打襄樊就是為了稱帝掃除障礙,包括殺劉封。同時,又在魏國安插一個臥底——孟達。到適當的時機,從魏國的後院起兵,前後夾擊,一舉拿下蜀國。
只是孟達起兵提前暴露,還沒有時間加固城池就被司馬懿的非常規進兵所攻破,兵敗而亡。
-
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孟達在某些方面和劉備還是非常相似的。同樣的反覆無常,也同樣的習慣了背叛。
孟達陝西扶風郿縣人。雖然沒有歷史明確記載,但可以考證的是孟達家境不錯。因為孟達那一身學問是做不了假的。而東漢末年時期,等級觀念森嚴,窮人家首先是沒錢讀書,也沒有辦法接受教育。而從孟達的受教育程度來看。孟達的家庭肯定不會差。而且孟達能和名士家庭出身的法正成為發小鐵哥們。這也足以證明孟達的嘉靖不可能差了。畢竟東漢時期可沒有什麼人人平等。交朋友也是要能當戶對的。建安初年時期,孟達和法正一同投靠了益州劉璋為其效力。
219年,劉備進攻漢中之地,所以命令孟達進攻房陵,孟達成功擊殺房陵太守蒯祺。之後孟達繼續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能力不行,所以又派義子劉封前去孟達軍營助陣。後來劉備奪取東三郡,孟達功不可沒。但相比來說劉備更相信劉封,所以任命劉封為主帥孟達為副手,協助劉封管理東三郡。可能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孟達立下大功卻沒有當上老大,反而給劉封這個後來者當了副手。所以孟達心裡不平衡。這也是導致後來孟達背叛劉備歸降曹魏的原因之一吧。
孟達投靠曹魏之後深受重用,而且並沒有受歧視。並且孟達和桓階與夏侯尚都十分的關係緊密。但曹丕死後,孟達又擔心自己被新君所忌憚。所以又開始不穩定起來。後來諸葛亮也趁機遊說孟達歸蜀,而孟達也同樣有意重回蜀漢。但孟達迴歸蜀漢的計劃還沒有成功實施就被司馬懿看破了,孟達雖然盡力抵抗,但無奈能力比不上司馬懿,最終被司馬懿所誅殺。孟達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最終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另外再提醒一句,孟達並沒有殺徐晃。徐晃是病死的。而且歷史上孟達和徐晃還曾一同攻打上庸的劉封。
-
9 # 信陵侃史
首先糾正一下啊,徐晃並非為孟達所斬殺,《三國志》明確記載:“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隻字未提其死與孟達有關。《三國演義》中雖描述徐晃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後不治而亡,但其畢竟是文學小說,其可信度並不高。而孟達最後的結局便是因而其多次易主,而被司馬懿斬殺。
孟達,字子度,原是益州牧劉璋的部下,劉備入蜀後,便跟著大家夥兒一起歸降了劉備。劉備還讓他做了蜀地的地方大吏——宜都太守。
孟達投降曹魏後還過了幾年好日子,魏文帝曹丕對他很是器重,先是拜其為建武將軍,並封他為平陽亭侯,後更是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三為一,取名新城,並讓孟達擔任新城的最高長官,把曹魏西南的重任都託付於他。彼時的孟達也達到其人生巔峰,在曹魏的這幾年,不但有賞識他的主子,並且還覓得了一、二知己,他們分別是曹魏太常桓階、昌陵鄉侯夏侯尚。可惜好景不長。
孟達之死,一是因為其行事不密,二也是因為他低估了對手的實力。但其多次倒戈,確實不義啊。
-
10 # 大國布衣
對於這樣一直在各集團之間“跳槽”的人來說,他的行為讓每個“老闆”的心裡其實都沒底,而所有人看他的眼色也都帶著鄙視。
而細數孟達多次投降的原因,其實都是師出有因。其實,孟達並非是個長相萎縮之人,相反的,他器宇軒昂、相貌堂堂、口才過人,也正因為這樣,建安七子之一的曹丕對他甚是喜歡。
就是因為對孟達的喜歡,曹丕內心才會糾結,曾故意開玩笑的問:“你不會是劉備派來的此刻吧?”
孟達和法正、張鬆三人的關係非常的好,三人都是那種才華橫溢、不拘小節之人,但他在跟隨劉璋期間卻一直不受重用,這讓他很是苦惱。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這樣有才華又有主見之人,自然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所以當劉璋不重用孟達和法正等人之時。孟達和法正找了劉備,這種做法有人認為是背信棄義、不忠不義,但他們覺得這叫棄暗投明,是一種明智之舉。因此,孟達在劉備手下當了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劉備進攻漢中,孟達也在此刻發揮出他的作用,北攻拿下房陵郡,然後又與劉封拿下上庸郡、西城郡,這是的孟達享受這主上的厚愛,世人的誇獎。
可是美好的生活沒享受多久,情況就陡然逆轉。公元220年,最瞭解也是最好的朋友的法正去世了。
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的乾兒子,把他的儀仗樂隊給搶走了。
關羽曾在戰死前統治孟達派軍支援他,而關羽是劉備最愛的兄弟,他死了,劉備肯定追究孟達的責任。
與其坐以待斃、受人欺辱,不如另謀高就,思來想去後,他選擇了曹操。在臨走前孟達寫了一封信給劉備,其大概意思為“我要跳槽,我們斷交”。
(孟達與夏侯尚劇照)
有了孟達的經驗,蜀漢這幾個郡的太守哪裡能抵抗得住,下的太守之一的劉封棄城而逃,劉備見此數罪併罰,讓劉封自盡。
此刻的孟達又找到了先前那種美好的感覺,他又坐上了太守的位置,並且找到了跟法正一樣的知音,夏侯尚和桓階。
但人算不如天算,孟達又一次從天堂墜入地獄。公元221年,桓階死了;
公元226年,最欣賞他的曹丕也死了。
孟達明白,事情已經朝最壞的方向發展下去,但此刻沒人支援他,如果不走就會沒命。
反正已經跳槽幾次了,也不怕再來一次,於是他又跳槽了。這次向他伸出橄欖枝的是諸葛亮,此刻的劉備已死,他也不在擔心有人追究關羽死的責任。所以他下了決心跟著諸葛亮混。
然後,他的頭顱被當作一種警戒傳於世人,中即生;不忠即死。想來,孟達的一生,沒人說他忠義,有的只是蔑視,但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一個人?
他要做的只是活下去,但孟達的尷尬,沒人懂。
-
11 # 世界人文歷史
孟達這個人比起呂布還要反覆無常,最後的結局非常悽慘,不過這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結果。
公元228年,魏國的大臣孟達想要背叛魏明帝曹睿投靠蜀國丞相諸葛亮。結果司馬懿率領軍隊在8天之內連續奔襲了1200多里,迅速攻破孟達佔據的上庸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死了孟達。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魏國新城太守孟達在上庸造反,打算投靠蜀國諸葛亮,並射殺了前來鎮壓自己的魏國名將徐晃,一時風頭無二。徐晃是曹操時代的猛將,官拜魏國右將軍,先後經歷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最後卻死在了孟達的暗箭之下。不過,志大才疏的孟達最後被司馬懿消滅,並被割下首級。
在正史《三國志》中,孟達的結局和演義差不多,只不過沒有射殺名將徐晃的情節。
說起三國之中“反覆無常”的人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呂布。不過,這個孟達其實比呂布還要可惡,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君主,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孟達這個人沒有任何忠義可言,他先後跟過劉璋、劉備、曹丕、曹睿等好幾位君主。
第二、孟達最後被殺也是因為他還想背叛曹睿,結果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孟達最初是益州軍閥劉璋的部下,擔任小官。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割據四川等地長達20多年。孟達與法正都在劉璋手下做事,不過他們都覺得劉璋能力平庸,不堪大用,於是投靠了劉備。
公元211年,劉璋派人請荊州的劉備進入益州,幫助益州對抗漢中的軍閥張魯。結果劉備反過來消滅了劉璋的勢力,吞併了益州地區。
孟達在劉備平定益州的過程中就投靠了他,成為劉備麾下的宜都太守。
這是孟達的第一次叛變,從劉璋的陣營叛逃到劉備陣營。劉備大概也認為這個人確實靠不住,所以不怎麼重用他,只是給了他一個小職務。孟達看到自己過去的好友法正在劉備手下擔任高官,自己卻沒有得到厚待,十分眼紅。
公元219年,劉備平定了漢中全境,派手下的孟達、劉封領兵向東,攻破了上庸、房陵等地。結果不久之後,關羽在荊州兵敗,孟達拒絕發兵支援關羽導致關羽被殺。
事後,孟達害怕受到劉備責罰,率領部眾4000多人投降了曹丕。這是孟達的第二次反叛,從劉備的陣營叛逃到曹丕陣營。
曹丕稱帝后,冊封孟達為建武將軍,並讓他掌管上庸、新城、西城三個郡的地盤,出任新城太守。在這三個郡的地盤裡,孟達就是“活脫脫”的土皇帝,享受了榮華富貴。這一時期的孟達不僅沒有因為反叛而惹來厄運,反而在魏國混得風生水起。他在魏國國內受到皇帝曹丕寵幸,同時結好魏國權貴桓階、夏侯尚等人。
可惜好景不長,曹丕只當了6年皇帝就去世了。繼位的魏明帝曹睿大概也覺得孟達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所以不太重用他,只把他丟在一邊。與此同時,孟達過去在朝廷裡結好的權貴們也相繼去世,在朝廷裡無人撐腰。到了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憂心忡忡的孟達受到諸葛亮的煽動,又在魏國的上庸起兵造反,打算重新歸降蜀國。
這就是孟達的第三次反叛,也是他人生的結局了。
過去的俗話說得好,做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孟達過去的好運氣在這裡已經用盡了,畢竟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不會受到任何人尊重。以前,孟達兩次背叛君主都沒有受到懲罰,而這一次就悲催了,因為他遇到的對手是那個老奸巨猾的司馬懿。
孟達之所以敢大張旗鼓地造反,是因為上庸距離魏國首都洛陽很遠。孟達估計朝廷派來鎮壓自己的軍隊要過很久才會到達,所以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結果他沒有想到,魏明帝曹睿居然派司馬懿前來鎮壓自己。
司馬懿趁孟達防守鬆懈,連夜從洛陽出發,帶兵突襲了1200多里,最終攻破了上庸、殺死了魏國新城太守孟達。
孟達死後,官職和爵位都被廢除,而且子嗣也受到朝廷的監視,大勢已去。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孟達射殺了魏國名將徐晃,卻打不過司馬懿的軍隊。司馬懿軍隊包圍孟達之後,孟達的部下李輔和外甥鄧賢與司馬懿裡應外合,偷偷打開了城門投降司馬懿。
孟達在混戰之中被殺,首級被送到洛陽。魏明帝下令把孟達的首級焚燬,而把屍體安葬。由於孟達的造反失敗,諸葛亮想收復上庸的計劃落空,不得不從正面進攻隴西,揭開了第一次北伐。
不得不說,孟達一輩子都在反叛,最後也因為反叛而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背主小人。無論是魏國還是蜀國都不會真心接納他,因此他的悲慘結局也是自己找的,實在不值得人同情。
回覆列表
孟達的為人非常講究!
劉備、諸葛、孫權、曹丕、夏侯尚、徐晃、桓階、劉封等等……都對孟達非常好。唯獨司馬懿!
劉備先讓孟達守江陵、又命孟達攻取上庸,私下擔心孟達難以獨自擔任,於是命劉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領孟達的軍隊,與孟達會合於上庸地;諸葛提醒孟達謹防司馬懿;孫權派兵策應孟達;曹丕在時,孟達受到重用,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其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達且與桓階和夏侯尚親善;並曾與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劉封。
劉封幫助過孟達,孟達怎麼還背叛劉封?這叫什麼講究呢!
我們一起看看孟達是怎麼做的?《三國志》: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孟達降魏之前,給劉備上表請辭了!因此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看看⚠️:說劉封首先是欺負孟達,其次才是不救援關羽?我理解至少是欺負孟達要比不救援關羽的罪孽重?可以看出,劉備對背叛他的孟達還是惺惺相惜的!問題是劉備對孟達如此,劉封呢?
《三國志·劉封傳》: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這個孟子度不就是孟達嗎!劉封也後悔沒有聽孟達的話?孟達歸降曹魏後便給劉封寫了一封信,勸劉封也歸降曹魏,但遭到了劉封的拒絕。
孟達在信中對劉封說了什麼呢?
第一、孟達指出劉封你不過是個養子,不是劉備的親生骨肉,沒有骨肉之親卻握有權勢,沒有君臣之義卻位居高官,出兵打仗你是偏師統帥,平時則是副將軍的稱號,自從被立為太子,很多人都為你感到寒心等等的話,就是告誡劉封你不是親生孩子,在劉備那裡不會長久得到重用,不如到曹魏這邊來建功立業。
第二、孟達指出劉封現在很危險,雖然你劉封領兵在外,抗拒曹軍沒有什麼危險,但不久曹軍殺到,你敗退回到成都,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你該為你的生路思考,最好投靠曹魏,以免兵敗回到成都後被殺,如果到了那個時刻,後悔就已經晚了。
第三、孟達指出劉封很有才幹,到了曹魏一定會得到重用,與其兵敗回到成都等死,不如投靠曹魏,還能繼承羅國,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孟達說的不對嗎!劉封又有什麼理由埋怨孟達呢?劉封拒絕了孟達之後,孟達才與徐晃、夏侯尚進兵上庸的……。可見,孟達做什麼事之前,都是先禮後兵,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兵分八路攻城,僅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魏軍入城,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司馬懿總結的很好!孟達言行傾巧、沒有信義、不可信任。司馬懿雖然說的好,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孟達周旋於魏、蜀、吳三方勢力之間,臨危而安、八面玲瓏、不援關羽、背叛劉備、遊說劉封、反叛曹叡……都沒有受到當事者的任何譴責!足見其為人處事之精明、各個方面都給足了面子!
因此對於徐晃來說,一定不會對孟達有些許的異議,他倆甚至都是至交。如果孟達用箭射殺徐晃,他還怎麼在世人面前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