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作為中國文化最核心的概念,卻長期以來被人們誤用、誤解,以至於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中庸”的內涵。對“中庸”二字精確的學術內涵,各家有各家的看法,比如程子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朱子卻把程子對“中”“庸”的解釋都歸到“中”字裡,用“平常”來解釋“庸”。他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就其文字本身而言,“中庸”有其通行的毫無爭議的意思。它包括以下幾個內涵:
第二,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庸》一書中說:“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和而不流,是與人和順,融於大的環境卻又能夠保持自我的精神獨立,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中立不倚,是能守住根本,不依賴他人他物,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這兩者都被認為是“強”的表現,也是“中庸”的內涵之一。
第三,不遠人,在百姓日用之間。《中庸》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中庸雖是至道,卻是自夫婦人倫之間開始,上下通達,最後又歸於日用飲食之間。思想再高深,終歸是為人服務的,它的道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尋得的。
“中庸”簡單二字,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在古聖先賢的指導下,還需要配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去努力踐行才能夠真正明白其中的內涵。
“中庸”作為中國文化最核心的概念,卻長期以來被人們誤用、誤解,以至於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中庸”的內涵。對“中庸”二字精確的學術內涵,各家有各家的看法,比如程子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朱子卻把程子對“中”“庸”的解釋都歸到“中”字裡,用“平常”來解釋“庸”。他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就其文字本身而言,“中庸”有其通行的毫無爭議的意思。它包括以下幾個內涵:
第二,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庸》一書中說:“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和而不流,是與人和順,融於大的環境卻又能夠保持自我的精神獨立,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中立不倚,是能守住根本,不依賴他人他物,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這兩者都被認為是“強”的表現,也是“中庸”的內涵之一。
第三,不遠人,在百姓日用之間。《中庸》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中庸雖是至道,卻是自夫婦人倫之間開始,上下通達,最後又歸於日用飲食之間。思想再高深,終歸是為人服務的,它的道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尋得的。
“中庸”簡單二字,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在古聖先賢的指導下,還需要配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去努力踐行才能夠真正明白其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