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大神,而是一個普通農民。真奇怪,這麼多年都忘不了他。
二十年多年前,我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回他老家去過年。湖北省靠近湖南的一個小村子。滿村幾乎都是親戚,大年初一,他領著我去家族中各位長輩家拜年。
到了一位四五十歲的爺爺輩的人家,這位爺爺教導我們兩個孫子道——你到我家,我給你吃四個菜你都要謝我;我到你家,你給我吃八個菜都是應該的。因為你有錢!又說——你爸、你媽、你弟弟,你都該管起來,因為你們有錢!
那個時候,我和我先生大學畢業不久,在北京白手起家正努力應對人生。絕對談不上有錢。
這位先生的癔想和他理直氣壯的要求讓我大吃一驚。
現在回顧,他的那種“我窮我有理”的想法,和模糊的人際關係界限——“不管你的事,他的事,都是我應該管的事”,是當時令我很不愉快的地方。
二十年前,我覺得這種腦回路很奇特。二十年間,隨著閱歷豐富,我又陸續見過一些其它的。但是,很多人際關係中出現困難的原因,都在於此,所以想起來,還是寫一下吧。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大神,而是一個普通農民。真奇怪,這麼多年都忘不了他。
二十年多年前,我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回他老家去過年。湖北省靠近湖南的一個小村子。滿村幾乎都是親戚,大年初一,他領著我去家族中各位長輩家拜年。
到了一位四五十歲的爺爺輩的人家,這位爺爺教導我們兩個孫子道——你到我家,我給你吃四個菜你都要謝我;我到你家,你給我吃八個菜都是應該的。因為你有錢!又說——你爸、你媽、你弟弟,你都該管起來,因為你們有錢!
那個時候,我和我先生大學畢業不久,在北京白手起家正努力應對人生。絕對談不上有錢。
這位先生的癔想和他理直氣壯的要求讓我大吃一驚。
現在回顧,他的那種“我窮我有理”的想法,和模糊的人際關係界限——“不管你的事,他的事,都是我應該管的事”,是當時令我很不愉快的地方。
二十年前,我覺得這種腦回路很奇特。二十年間,隨著閱歷豐富,我又陸續見過一些其它的。但是,很多人際關係中出現困難的原因,都在於此,所以想起來,還是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