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名山幣王
-
2 # 山海仁愛
我們常說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字來表達,意思卻是一樣。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為了彰顯特殊便有了各種特定的叫法。比如關於死亡的叫法就多種多樣,不同身份或者年齡的人都有所區別。
大家看過宮廷電視劇都知道,皇帝的死在裡面叫做駕崩,沒有人直接敢大叫皇帝死了的。就是因為皇帝是天子的象徵,生下來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古人也非常封建迷信,並且盲目崇拜皇帝。這樣的天之驕子死去的話如果和平民一樣,也叫死那可就是大不敬。誰敢對皇帝不尊重,胡言亂語的話在古代可算是重罪!皇帝死叫駕崩,英雄死叫犧牲,仇人死叫啥?
郭德綱算得上一個草根藝人,一個很熱愛相聲的演員,一個很用功的藝人,打拼到現在著實不容易,之所以那麼受大眾的喜愛,是因為他的藝術作品接地氣。曾經有一次在節目中談到不同身份的人死後的叫法如:“和尚死了叫了圓寂,皇上死後叫駕崩,英雄死叫犧牲,諸侯死了叫甍,那麼仇人死了叫什麼?“
能說上仇這個字的就證明一定是有什麼事是不可原諒的,一旦他們過得賊垃圾自己就會非常的開心。一旦仇人死了,會讓家人感到傷心的他們也會讓眾多人感到高興。因為覺得這仇人死得好死的罪有應得。普通人死了,那才叫死,郭德綱的相聲也是很跟得上時期,他說仇敵死了,叫”歐耶“!
-
3 # 老薑讀歷史
在古時候,或者在現代,人們一般都不願意直接說“死”字,就像有次老薑的一位爺爺輩的親戚去世了,媽媽就告訴我說,“老了”。
按等級來劃分:在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是有等級的,很多字、詞,代表的是某一階級的人,或者說,只能某個階級才能說。
天子之死稱:駕崩、升霞、星駕,昇天。
諸侯之死稱:薨(hōng)
大夫或相當於大夫及其以上的高階官員的死稱:卒(zú):專用於指“卒”原有“終”、“盡”的意思。引申為指大夫的死。
古代稱士死為,不祿(bù lù)。 不祿,即“不終其祿”。
按死因來分:英雄壯士之死用,犧牲,“捐軀”,“殉國”、“殉職”。
遭受災禍而死,稱遇難,蒙難。
死的突然,稱暴斃、猝死。
死在異國他鄉,謂之“客死”。
按死者年齡來分:不滿20歲死亡的謂之“殤”。此又分為三類:8~11歲死者為“下殤”;12~15歲死者為“中殤”;16~19歲死者為“上殤”
青壯年死者謂之“夭亡”。
老年死者謂之“壽終正寢”。
按職業來分:當然還有按職業來分的,主要是,和尚和道士。
和尚死稱為: 圓寂、坐化、涅盤。
道士死稱為:羽化歸天,仙逝、得道。
那仇人死怎麼說呢?我想,大概就是:
歐耶!翹辮子!YES!嘎嘣,死翹翹,伏法,罪有應得,報應,痛快,活該,大快人心!
-
4 # 歷史與人像
這仇恨到底得有多大,心裡才能一味地惦記著仇人的生死,還要給仇人的死亡安上一個看上去自我感覺還不錯的名頭。正因為人世間有多麼多的仇恨,如來佛祖才讓唐三藏去西天求取真經,用來化解我大唐地界的眾生之間生長起來的仇恨。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人有慾望,人之所以有恨,一定是因為你曾經有愛,只不過是你的愛被人奪去了罷了。這種愛可能是對人之愛,也可能是對事物的愛,也可能是對某種信仰的愛,也可能是對某種你認為值得去為之堅守的某種精神的一種愛。所以佛說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與愛者,無憂亦無怖。因此,一切都是因為愛。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人世間,愛恨情仇再所難免,如果一定要給這紛繁的人世之間諸多關係的存在要找一個理由,那理由就是沒有理由。所有的經歷只有一次,所有的生命只有一次,所有的一切只在這個世界上只能存在一次,過去了,就過去了,就回不去了,無論你怎樣痛苦,都回不去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所經歷的一切事情,任何情感,無論當時是多麼地驚心動魄,現在回想起來,難道不能以“不過如此”來給那些過往做個總結嗎?
仇人現在的生死,你覺得還有什麼所謂嗎?至於仇人的死亡叫什麼,死亡是事實,稱呼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怎麼稱呼過癮就怎麼稱呼。whatever!
@
-
5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在古代,仇人或者壞人的死亡,叫斃命、數盡,或一命嗚呼
1. 時至今日,增加了不少俗語詞彙,表示相同的意思:
完蛋,見閻王,回老家,斷氣
2. 另有一些方言轉化而來的:
掛了,翹辮子,吹燈拔蠟,嗝兒屁著涼,蹬腿,領便當去,溘了
由於中中國人對“死”字有所忌諱,因此漢語中表達死亡的詞彙極其豐富,據統計有超過二百種不同的說法。
關於僧道界的死亡說法和尚、比丘尼:圓寂,涅槃,坐化
道士:羽化,登天,成仙,兵解(注:後兩種喜歡玄幻類網文的朋友應該很熟悉吧)
關於封建時代皇帝及各階層的死亡說法皇帝或皇帝直系長輩:崩,駕崩,賓天
諸侯或后妃死:薨,薨逝,薨亡
大夫死:卒
士死:不祿
庶人之死:死
其他表示死亡的意思:歿,殞,殂,殪,例如:《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餘陣兮躐餘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
6 # 快樂王小七
皇帝死,叫駕崩,或者大行。古代是一個等級制度區分嚴格的社會,對“死”的稱呼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絕對不能混淆。比如,依據《禮記·曲禮下》的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也就是說,皇帝老兒一個人才有資格叫“崩”,別的人都不能叫這個,否則就是犯規。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規矩沒有那麼嚴苛了,比如,唐代的時候,二品以上的大員死了也可以叫薨。而到了清朝,清皇室成員中,除了皇帝,還有皇后和皇太后,他們死掉了也可以叫“崩”,而皇貴妃以下,或者王、公、侯、伯之類的貴族他們死掉了可以叫“薨”。
和尚死了叫圓寂,意思是和尚死後就昇天了。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和尚和普通人一樣,死了之後一樣是化為腐土,最後分解為基本的元素,什麼都沒有。和尚們吹噓說自己死了可以化為舍利子,還有虹化,其實都是騙人的。很多火葬場的師傅都說,普通人死了也能化為類似舍利子一樣的玩意,其實就是結石,沒有什麼稀奇。至於什麼五顏六色的“舍利子”,那都是騙術,早就有人做了專門的研究,發現古代的“舍利子”,都是拿青金石,瑪瑙之類的寶石,以及琉璃之類製造的。近代就大量使用石英和樹脂材料,價廉物美。還有一些舍利子,其實直接就是動物的骨頭。法門寺的地宮被開啟後,據說發現了所謂的佛指舍利子,尺寸大的駭人,比大猩猩的手指骨還粗壯。季羨林在《考古動態》上發表了研究,為我們揭開了真相,原來,所謂的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子,原來就是一種動物的骨頭。這種動物就是馬。佛指舍利子就是馬骨頭。原來如此而已。
仇人死了叫什麼?仇人死了,自然沒有那麼好的詞彙了,因為大家都不尊敬仇人。我們看看文學作品,經常說“竊國大盜暴斃”,“嚥下了最後一口罪惡的氣”,“走完了罪惡又可恥的人生”。在口語中,我們一些地方也以嘲諷的語氣說某人“翹辮子了”,“伸了腿了”,“上了鐵板燒了”,這當然不完全是描述仇人之死的,不過也不是描述自己親人之死的。
-
7 # 山東海哥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身份不同,叫法就不一樣,普通人叫逝世,當官的也叫逝世,現在基本一樣了,因為大家的身份是相同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現在是民主社會,不是過去的封建王朝了。
過去達官貴人叫仙逝了,普通人叫死了,皇上叫駕崩了,那是封建社會的叫法,展現了當時的不平等,那時候人有三六九等,貴賤之分,現在是民主社會,大家的身份一樣,都是公民,哪怕你是高官和普通大眾一樣,都叫逝世。
我們去泰山旅遊,導遊說大家知道為什麼有兩個泰山奶奶嗎?我說我知道,因為泰山爺爺不正幹,找小三,大家哈哈大笑,導遊說不對,以前有個專門供官方供奉的,有個專門針對民間的,所以兩個泰山奶奶,大家恍然大悟,所以過去什麼事情都分三六九等,更別說去世了,普通人去世不會引起軒然大波,朝廷命官去世絕對人山人海,幾十裡夾道歡送,這就是身份。
過去很多規矩現在都改了,唯一不變的還是和尚去世現在還叫圓寂,什麼意思呢?為寂寞畫一個句號,告別寂寞了,可以安然走了,從此不在寂寞了,圓滿的告別寂寞,這個名字確實有意思。
現在是民主社會所有的人死亡統一稱呼去世,這個稱呼是非常平等的,提現了民主、法制、和平、絕對是平等的稱呼和標誌。
仇人的死叫罪有應得,早就該死,死有餘辜。
-
8 # 有書博物館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對“死”這個字是比較避諱的,一般都不會直接說出來,總會曲裡拐彎的、含蓄隱喻的方式表達出“死”這個字的意思來。
唐代禮制規定“凡喪,二品以上稱斃,五品以上稱卒,後六品於庶人稱死。所幸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當然,各行各業都有對死的專用代詞。 皇帝死後之所以叫駕崩,因當時皇帝是稱之為萬人之上,是由萬民擁戴,他有權力駕馭和支配臣民來維護江山和平穩定的領導,成為一種駕之勢的權力,也是屬於一種精神支柱,當他死後已經不能行使權力,精神支柱也沒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會崩塌的意思。 和尚死了叫園寂。也可以換種說法叫坐化。指僧人死後昇天。園寂為佛教用語。梵語的意譯;音譯“涅槃”。意思就是諸德圓滿、諸惡寂滅,這也是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故後稱僧尼死為圓寂。
因為仇人都是相對於某個人而言,他們之間有相互的利益衝突,或者情感衝突。
當然心裡很不爽,如果死了,也不會同情或者悲哀,反而覺得死的好,一了百了!
說到底死是一種生命的終結,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表示了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
9 # 冀之筆
漢語言博大精深,形容死的詞語和詞彙海量去了,關於仇人之死,根據可惡痛恨程度也是有不同叫法的,下列舉七八以作拋磚引玉:
嗝屁了——方言,有一句話叫臨死放屁玩完了,其實是一個意思!
過那廂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住房都會分主臥次臥,正室和廂房,廂房就是主人居住的處所,廂房就是客居,平時少有人住,過那廂就是離開了死了!
蹬腿了——人活著健康時身體是有彈性和柔軟的,一旦死了以後身體會發僵發硬,腿也伸直了變硬了,蹬腿了其實就是死了!
便(bian)宜了——人活著都有後續活動和後話,便宜了就是先走了,不和你活著的人發生關係了,話也不會說了,事也不會做了,就是去另外一個世界了!
嘮達了——這是對死者的文明稱謂,忌諱說死,不能直接說死,就是嘮達了!
遭報應了——人死有千種,其中因果報應似乎是對作惡多端者的一種懲罰和懲戒!
翹辮子了——這也是一箇中性詞彙,雖為仇家,但也不能把死掛在嘴邊,人在行將就木和迴光返照的時候頭髮會豎起來,所以說翹辮子也是一種對死的形容!
冬暖夏涼的去了——墳墓是冬暖夏涼的一個處所,去冬暖夏涼的地方住去了也就是死了!
形容死的詞語詞彙很多很多,大家可以繼續補充!
-
10 # 方北Simon
萬般皆由緣起,緣滅人盡,何妨緬懷?
古代對於死的說法是很有講究的,即使在民間,有時為了諱言也不會直言“死”,而是代之以其它的字眼,請一定看到最後哦。
1.皇帝的死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稱之為“駕崩”,也稱之為“生霞”,在潘岳《徵西賦》中提到:“武皇忽其升遁。”其實也是在指天子之死,除此之外,天子之死還被稱為“星駕”。
2.諸侯死叫薨,在唐代稍微有些區別,只有二品官員死後才用“薨”。
3.不祿,不再享有俸祿,指的是士人之死。
4.僧人之死稱為“圓寂”,佛的死亡成為“涅槃”,道士的死亡成為“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
5.一般人的死就被稱為死亡,但是有時候會諱言,就會稱之為“辭世”、“過世”、“作古”。
6.那仇人之死呢,仇人如果是不共戴天之仇,那他的死就是大快人心啊,如果僅僅是口角之爭的仇人,不妨也稍微緬懷一下,畢竟萬般皆由緣起,緣滅人盡,無妨緬懷。
-
11 # 使用者一葉
俗話說人死如燈滅,逝者怎麼能理會死叫什麼?還不是活著的人依照自己的好惡,去表達罷了。
仇人死了叫什麼?仇人沒死的時候,咒他快點死,叫“嘎崩”。人們口頭語:“他咋不就嘎嘣一下得了!”
其實死的叫法還是從古代等級制度得來的。對於平民百姓來講談及某人去逝,大多都說“走了”。人們對“死”這個字眼,用在什麼人頭上,不但有講究,而且還是很忌諱的。如果直呼某某死了,起碼對其是不夠重視或者是蔑視的。
古代刑罰有“笞杖徒流死”具五刑。真中死就是處死,處死有多種形式,有絞,斬,凌遲,棒殺,車裂,火燒,等等。只有罪大惡極,遭人痛恨的人才會被處死。
所以“死”字就帶有懲罰的意思。仇人的死,無論他怎麼死的,都是大快人心的事,除了叫“死””了,也沒有再恰當的字了。
-
12 # 淨水如心
中國漢語豐富多彩,文化博大精深。即使對於每一種人物的死亡這樣的事,也有不同的稱呼法。歸納起來,主要是按照等級制度、年齡大小、死亡原因三種原因稱呼的。
一,按等級制度
(一)在古代,皇帝處於人世頂端,稱之為萬人之上,是由萬民擁戴,他是有權力駕馭和支配臣民來維護江山和平穩定的領導,成為一種駕馭各種勢力的權力,也是一種精神支柱,當他死後已經不能行使權力,精神支柱也沒有了,就好比江山少了支柱可能會崩塌。因此,皇帝的死,被稱作崩,一般被稱為駕崩。
(二)諸侯以及王、公、侯、伯的地位,僅次於皇帝,他們死亡被稱為“薨”(hōng)。
(三)朝中大臣以及有地位、有名望的人物去世,被稱為卒(zu)。
(四)和尚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死叫圓寂。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意思是說,僧人修煉多年,死後昇天了。
(五)普通人,就只能叫作死了。比較文雅的說法,叫終年;有後代子孫祭祀的人叫享年。
二,按年齡大小
1,成年人死亡,被稱為死,正常死亡,叫英年早逝;老年人去世,叫壽終,也叫壽終正寢。
2,古代以二十歲為成年。二十歲之前去世,叫殤,也叫夭亡、夭折。8-11歲去世,為下殤;12-15歲去世,叫中殤;16-19歲之間去世,叫上殤。
現代以十八歲為成年,十八歲之前去世,仍然叫夭折或夭亡。
三,按死亡原因
比如為國戰鬥、工作、因公去世的,叫捐軀、殉職、犧牲等。
四,仇人死亡
題主的問題是,仇人死了,應該叫什麼呢?這個沒有統一的叫法,只能按照每個人的學識修養,這個死亡的人和你仇怨的大小、深淺去體會了。
有人或許會說叫“活該”,有人也許會說,叫“痛快”,有人也許會說“祝賀”,有人也許會說“天意”,有人也許會說“報應”,有人也許會說“天理”……總之,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自己想有的叫法。
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說,仇人死了,叫“歐耶”。我這個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個庸人,沒有做過有建樹的事,也沒有做過害人的事,既沒有仇人,也沒有什麼朋友,因此,我不知道仇人死了應該說什麼。假如真有一個人是我的仇人,那他一定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我可能會說:
噶嚓嚓天上響了一個雷,
嘩啦啦地上送走一個鬼。
這大地風調雨順了,
再也不會有好人喝洗腳水。
幾年沒喝燒酒了,
今天一定要喝個如泥爛醉。
今夜無眠,
喝醉了再美美的去睡。
玉皇大帝,
收走了這個倒黴鬼。
閻羅王,
拘他去喝孟婆水。
今兒個咋這麼舒坦呢?
歐耶。
回覆列表
仇人,那一定是我們人生當中最討厭的人,有誰會希望自己的仇人吃得飽,穿得暖,過得好呢?想來這世間少有這麼善良的人,仇人一定是讓我們恨之入骨,想起來牙根作癢的人,所以在仇人死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有人避諱死這個字眼,死這個字在仇人身上沒有那麼多講究。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曾經有在舞臺上講過關於仇人死亡的段子,他問觀眾:“皇上死了叫什麼?”觀眾回答說:“駕崩”。他又問觀眾:“和尚死了叫什麼?”觀眾回答說是“圓寂”。最後他停了一會兒,一本正經地問觀眾“仇人死了用兩個字怎麼說?”觀眾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郭德綱回答說:“仇人死了應該是‘歐耶’”。結果把觀眾們逗得前仰後合。 他給出的回答也讓觀眾眼前一亮,大家直呼“長見識”了。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仇人自然是損害了我們很大的利益,發生了非常大的矛盾,一輩子都不可能再有來往的人。時間雖然可以洗刷這些仇恨,但是總有一些仇恨是沒有辦法去原諒的,所以當我們的仇人遭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情時,相信大家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在聽到他離開人世的訊息時,也覺得那是罪有應得,理所應當的事情,多麼的令人興奮。歐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