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而不要讀死書。資料拓展由於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腐化,一部分在朝官吏、在野的地主士紳及其知識分子等指責朝政腐敗,要求改革。但封建社會的頑固本性當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乎,顧憲成、高攀龍等一批敢於直諫的官吏紛紛被貶回鄉。但他們並未消極隱居,仍“志在世道”,以國家興亡為重。萬曆三十二年(1604),由顧憲成、允成兄弟倡議,修復東林書院,偕同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聚眾講學,並把讀書、講學和關心國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對聯,就是他們讀書講學而不忘國家安危的真實寫照。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而不要讀死書。資料拓展由於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腐化,一部分在朝官吏、在野的地主士紳及其知識分子等指責朝政腐敗,要求改革。但封建社會的頑固本性當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乎,顧憲成、高攀龍等一批敢於直諫的官吏紛紛被貶回鄉。但他們並未消極隱居,仍“志在世道”,以國家興亡為重。萬曆三十二年(1604),由顧憲成、允成兄弟倡議,修復東林書院,偕同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聚眾講學,並把讀書、講學和關心國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對聯,就是他們讀書講學而不忘國家安危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