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宮有旨

    這個是先有石器時代,後有夏商周。

    周朝分西周和東周。

    這一時代特點就是,因為周朝開始衰落了,實權都被當時封的諸侯掌控著,同時諸侯群雄紛爭,諸子百家爭鳴。

    後來秦統一六國時,有大臣就建議仿照周朝,也分封諸侯,被李斯極力反對,還引發了“焚書”事件。

    因為,各諸侯國都是厚待著立學說的“諸子”,形成一種每個諸侯國推崇的思想都不一樣的局面,這對戰國時期有很大影響。比如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就是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並且不管你出身貴賤,有功重賞,有罪重罰。

    在這種思想的帶動下,秦國軍隊作戰勇猛,殺的敵人越多,得到的獎勵越豐厚。

    這一時代還有一特點,就是縱橫家挺多。

    小諸侯國都被吞併了,“春秋五霸”就誕生了(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等到了春秋後期,其中的晉國分裂出來韓、趙、魏三家。

    這就從春秋五霸,轉變成戰國七雄了。

    戰國的“戰”字,其實就代表了這時代的特點,本來在春秋時期。這些國家也是打來打去的,但是因為這一時期他們之間的對抗最嚴重也最持久,所以單獨又劃分出個戰國時代,這一時期其實也是東周末期。

    而列國的意思,是泛指某一時期多個國家並存。

    也就是說,春秋時期列國、戰國時期列國,把這兩個時期並存的國家統稱為列國。

  • 2 # 本昌談歷史

    要弄清楚春秋和戰國與列國有什麼聯絡和區別,先要了解周朝的歷史:

    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至公前221年秦統一結束。

    周朝分為兩個時期:西周和東周。西周自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771年;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東周又分兩個時期:春秋和戰國。春秋時期是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是自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的分界,主要是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晉、宋、秦、楚諸侯相繼稱霸。經過諸侯曠日持久的爭霸兼併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76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晉”為標誌,此後進入了戰國時期。

    列國是指周朝某一時期並存的諸侯國。比如,西周時期有一百多個諸侯國,我們就說有一百多個列國。再如,戰國時期最強的諸侯國是齊丶楚丶燕丶韓丶趙丶魏丶秦,史稱"戰國七雄”。我們也可以說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列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