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系統出問題了

    南韓歷史久遠,但自己的民族的文字出現的非常之晚。

    韓文1444年才被世宗大王組織發明,在這之前,在高麗時代是使用漢語書寫記錄的。

    但實際情況是,由於漢語的複雜和學習成本巨大,多是王公貴族才有條件掌握書寫技能。

    一旦文字脫離了大眾的學習能力範圍,文學必然難以繁榮發展。因為文學經典的形成是需要被大量傳頌傳閱的,在當時代需要有廣泛的號召力和感染力。舉個樸素的例子,《詩經》有“風雅頌”,“風”是古代人民日常吟唱的歌曲,以日常的喜怒哀樂為主。這些紮根於土地,生活的,有廣大受眾面的文字,當下流行的,才有可能成為經典。

    換句話說,並非沒有好的文學作品,而是以高麗的文化教育情況,來自民間的文學家可能性大大降低,寫的人少,讀的人少,無法做到“洛陽紙貴”的程度。上流階層的文學作品,缺乏讀者,難以流行,自然無法經典。

    光從這一點,高麗文學羸弱的根基就已經確定了。與同時代的唐宋乃至元都差得太遠,中國古代的文學極度早熟,已在自己的體系上走到極致,光芒之下,在沒有自己主權和高麗,沒有自己文字的高麗,文字普及率低的高麗,文學的處境可想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雨寄相思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