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空部分質量為m,原來重心距離挖空部分球心距離為s,原有重心距離剩餘部分重心為s",原有物體質量為M。
正常的演算法,先將挖空部分與剩餘部分分別視作質點,即位於挖空部分球心處的質量為m的質點,與位於未知位置的質量為M-m的質點。接下來,兩個質點組成的質點系,距離重心位置的比例反比於兩物體質量比,即(M-m)s"=ms,可以求得s"=ms/(M-m).
下面是計算加粗部分的結論的過程:
A質點質量為 ,B質點為 ,兩質點間隔s。
考慮以下情況:A靜止,在受外力F作用下,B繞A勻速圓周運動。過程中,兩質點間隔不變,因此AB質點系質心相對於兩質點的位置沒有改變。
那麼顯然有B的向心加速度為a= ,B受合力等於
由於A靜止, 所受合力為零,因此B所受的合力同時為質點系所受合力。
而質點系的向心加速度為
因此質點系的圓周運動半徑為
r即為A距離質點系質心的距離。
對上式經過變換,顯然存在 .
挖空部分質量為m,原來重心距離挖空部分球心距離為s,原有重心距離剩餘部分重心為s",原有物體質量為M。
正常的演算法,先將挖空部分與剩餘部分分別視作質點,即位於挖空部分球心處的質量為m的質點,與位於未知位置的質量為M-m的質點。接下來,兩個質點組成的質點系,距離重心位置的比例反比於兩物體質量比,即(M-m)s"=ms,可以求得s"=ms/(M-m).
下面是計算加粗部分的結論的過程:
A質點質量為 ,B質點為 ,兩質點間隔s。
考慮以下情況:A靜止,在受外力F作用下,B繞A勻速圓周運動。過程中,兩質點間隔不變,因此AB質點系質心相對於兩質點的位置沒有改變。
那麼顯然有B的向心加速度為a= ,B受合力等於
由於A靜止, 所受合力為零,因此B所受的合力同時為質點系所受合力。
而質點系的向心加速度為
因此質點系的圓周運動半徑為
r即為A距離質點系質心的距離。
對上式經過變換,顯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