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修身是指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發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明德修身是指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發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