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67168616190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也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由此看來,如何實行仁,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換句話說“己之所欲,亦施於人”,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稱之為“忠”,即“盡己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稱之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的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實行仁的方法)——摘自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

    透過馮友蘭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是立己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有一定的適用範圍的。比如有些東西,我們不想要,但是可能別人想要,那我們“勿施於人”豈不是做錯了嗎?有些東西我們覺得是好的,但是別人覺得不好,我們強行施加於他人也是錯的。有人把忠恕之道也稱為“絜矩之道”,這種道是以自身為尺度來調節人本身的行為。但是從以上兩種情況來看,僅僅以自身為尺度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考慮到別人具體的需求。

    綜上所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好,“己之所欲亦施於人”也好,都是有一定的應用場合的。我們要理解其本質,不能生搬硬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歲小孩肚子有蛔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