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端美
-
2 # 劉顓與
什麼叫千古一帝?千古一帝不是“秦始皇式”的“焚書坑儒”、破壞人倫、濫殺無辜,為了一人之私將帝國胡亂瞎搞的世紀惡魔;千古一帝也不是康熙那種為中國疆域做出巨大貢獻,卻將人治的帝王權術發揮到極致的極權帝王;千古一帝更不是成吉思汗那種將刀架在別人脖子上,逼著臣民高呼萬歲的破壞之王。千古一帝是中國至今很多人還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其中三個來自他所管理的時代。
今天作者想說的人正是宋仁宗趙禎。
在中國200多位皇帝中,能夠在死後被帶上“仁”這個儒家文化裡最牛字眼的皇帝就宋仁宗自己。
無論是被人無限稱讚的唐朝李世民,還是被人吹暈捧爛了的朱元璋,在真正的人品、道德、功業方面都遠遠不如宋仁宗這個在歷史上不起眼的皇帝。
如果不是子孫後代不肖,宋仁宗很可能成為中國版的“伊麗莎白一世”。
為什麼這樣偉大一位皇帝卻很少人知道他呢?因為他用的治國方法十分低調,那就是“共治”二字。
令敵人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帝國皇帝
當宋仁宗駕崩的訊息傳到遼國之後,遼國君王抓住宋朝使臣的手再三追問訊息是否確切。不是他裝糊塗,而是他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了。
當宋朝的使臣走後,遼國君王這樣對自己的宰相說:若論治國才華,我只配給宋仁宗執鞭牽馬。
在宋仁宗的在位42年中,宋遼兩國和平相處,百姓安穩,帝國富裕。但宋仁宗這一死,今後這種和平日子將一去不返。
其實,很多時候,戰爭真的就是上層建築裡掌權之人的貪婪所導致的。戰爭的目的就是你爭我奪,戰爭中犧牲最多,受傷最大的永遠都是窮苦底層。
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沒有一次是真正亡於外患的,而都是因為內部問題過於嚴重最後崩塌的。
宋仁宗之所以不被人知曉,正是因為他的治國風格,那就他懂得分享。這裡的分享即指權力的分享、也有資源的分享。
對內,宋仁宗很小就即位,是養母劉太后這位比有武則天之才,但沒武則天之惡的女人一手扶植起來的。
在宋仁宗小時候,每天有士大夫給他講課,而權力則由劉太后和大臣共同掌管。
等宋仁宗親政之後,他最重視的就是宰相、言官、科舉進士這些人的勸告。
在整個宋代,一多半以上的宰相是通過科舉的草根之人。因此,宋則被歷史學家稱為“平民時代”,宋之後則被稱為“流氓時代”和“奴隸時代”。
宋仁宗對自己和權力有多剋制,我們舉例說明。
宋仁宗很喜歡吃江淮地區的一種魚,但朝貢預算裡並沒有這種魚。饞嘴的宋仁宗就可憐巴巴地將這個願望通過皇后告訴給了宰相夫人。
宰相夫人聽後感嘆說,堂堂一國皇帝,本該天下養,委屈成這個樣子,真讓人心疼。於是,宰相夫人回家之後就自己購置了十箱白魚準備送往宮裡去。
但這事被自己當宰相的老公知道之後,立刻扣下了八箱,僅允許夫人送給趙禎兩箱。宰相的說辭是,即便他是皇帝,也要按規矩來。
皇帝都知道不可隨意給民間增添朝貢名目,你更不能以私人之情獻媚陛下。
我這樣做,即防止別人說我們是裙帶關係,又讓陛下明白其意。
這樣的君臣,能不團結一致嗎?
而對外,宋仁宗積極開放“馬市”,和遼國建立起來了平等往來的貿易關係。
在很多人眼裡,馬市是宋朝的屈辱。但長期來看,佔便宜的反而是宋朝。雖然馬市中宋朝看似吃了虧,但幾十年如一日的貿易下來,遼國所購買的食鹽、鋼鐵、手工品等使用的錢遠遠大於他們從宋朝得來的。
不夠怎麼辦?那只有拿馬匹和皮毛等物品來換了。而宋遼兩國在宋仁宗死後的交惡,很大程度上是和馬市貿易的惡化有著直接關係的。
這就是目光短淺和大智若愚的區別。
宋仁宗看似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問,卻能將整個宋朝推向繁榮,將中國文化推向鼎盛。
再對比一下“朱元璋們”的積極折騰,以及他們所倡導的“程朱理學”,是不是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呢?
很多說宋朝屈辱,和親、歲幣、馬市、割地,而明朝從沒有這些。
如果真是這樣,明朝土地從朱棣時代到天啟年代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二,這又怎麼說呢?而明朝的“朝貢貿易”,哪次不是對外送錢?
宋朝在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天險保護下,周邊有西夏、遼、金、蒙古這些強國,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而這種奇蹟的背後,離不開宋仁宗將權力分享所作出的剋制和努力。
其實,對於封建帝王來說,他什麼都不管,有時反而才是最好的管理模式
-
3 # 小殷說歷史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
1:嬴政很有成就,沒有他,就沒有後面的皇帝
2:用郡縣制度代替分封制度,很明智
3:對外方面別人聽到大秦鐵騎,頓時聞風喪膽
第二位:漢武帝劉徹1:漢武帝最著名的就是打匈奴
2:借鑑前朝頒佈推恩令等,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
3:文化方面成就異常巨大,另外開闢絲綢之路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外方面除了和匈奴長期作戰之外,另外還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鑿空了西域,功績非常偉大
第五位:明太祖朱元璋1:老朱沒有背景奪取了天下
2:徹底後開始了開疆拓土,統一全國的道路
3:洪武十三年廢除宰相制,地方方面把行中書省一分為三
-
4 # 侃侃談談聊天
侃侃來回答:
看到這個題目,說的是哪些皇帝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相信大家肯定也知道不少,今天我來總結一下,就是不知道對不對,是我個人的理解。
大家權當一看。
1.第一位秦始皇,結束了戰國的諸侯王的混戰,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也代表著中國社會從奴隸制轉向了封建制。在這之後,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也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是絕對不能抹去始皇帝的功績。
2.第二位隋煬帝,雖然歷史上說他是一個暴君,但是大家有可能沒有注意到他的功績,開創了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這些都為後面的王朝做了很大的借鑑,也讓後面的王朝一直延續了這個制度。大家不要忘了,唐朝時,隋朝的糧食儲備都還沒有消耗完,可見當時隋朝的經濟和農業生產是多麼的強。
3.第三位唐太宗,一個創造了盛唐的皇帝,一個把中國帶向世界的皇帝,一個被各族稱為天可汗的皇帝。雖然他也有缺點,逼父弒兄奪嫂,但是瑕不掩瑜。沒有他,就沒有萬國來朝的盛世。
往後的還有幾個皇帝,我覺得都算不上,或許是個人見解不同
-
5 # 多多和田田
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肯定對華夏民族得有卓越的貢獻。
1.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設郡縣制影響深遠,南征百越,北驅匈奴,當之無愧的千古第一帝。
2.劉邦,白手起家,創立大漢帝國,沒有劉邦,就沒有我們漢族。
3.楊廣,隋煬帝的稱號後來的唐朝給起的,有點汙衊性,唐朝的人口和經濟自始至終也沒有超過隋朝,楊廣也是有大才的人,只是急功近利了,但是做的是苦在當代利在千秋,京杭大運河連結南北交通,創立科舉制後世爭相模仿,三省六部制影響深遠,但是三徵高麗把國運耗盡。
4.朱元璋,歷史上得國最正的,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南到北統一天下的,把屠戮無數漢族人的蒙古野蠻人趕回老家,收復燕雲十六州,把周邊國家收復的服服帖帖,越南那時侯還是安南,北韓日本還是小弟。
-
6 # 小百食
歷史上的皇帝很多而千古一帝很少,我認為千古一帝所必須達到的條件有:
開創新制度,並流傳後世開疆擴土保境安民文治開放經濟繁榮大一統帝國而要達到上述條件極為困難,在中國近400位皇帝中我認為只有兩位皇帝達到上述標準,其一為秦始皇贏政,其二為隋煬帝楊廣,其他皇帝都差一點火候。
漢高祖——劉邦歷四年楚漢之爭而立漢朝,但是劉邦接手的是一個亂爛子無法開疆擴土且帝國內蕃王林立,北方匈奴虎視之。漢武帝——劉徹歷四十餘年滅匈奴武攻達到鼎盛但是其文治方面卻差強人意,有巫蠱之禍,重用酷史等史實漢光武帝——劉秀結束西漢後期混亂局面而開東漢,但是與功臣連婚使得外威勢大而造成東漢後期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可謂人盡皆知,可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給後代子孫樹立一榜樣,從而造成李唐王朝多次武裝奪權使社會處於不安穩狀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時嚴打貪腐收復失地可謂順天下之大勢,但朱元璋時期文治太差,政治不穩定。至於秦始皇有統六國、統度量、定文字、修長城、郡縣制、皇帝制、卻匈奴、一思想之功,而隋煬帝有京杭大運河、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復絲綢之功,此二人者罪當代功千秋也
-
7 # 醉裡挑燈侃歷史
這個問題淺顯卻又深刻,中華文明五千年,帝皇無數,有的雄才大略,有的勤政愛民,有的驕奢淫逸,有的殘暴不仁,有的確是碌碌無為,而有的,卻是壓根不是當皇帝的料。我們今天討論的千古一帝自然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了皇帝稱號的封建王朝之帝王。在我心中,有兩位帝王,堪稱千古一帝,便是秦始皇嬴政和明太祖朱元璋。
說他千古一帝,不是因為他現在前輩的肩膀上統一中國,而是他開創了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他十三歲登基(前247年),二十一歲親政,平定內部叛亂,清除權臣呂不韋,重用人才李斯,尉繚等人,鞏固了皇權,強盛了國力。
秦王政十七年起,相繼滅掉韓,魏,楚,趙,燕,齊,至此諸侯割據稱雄的戰國時代結束,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封建王朝建立,新時代開始了。於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百越,統一全國,結束了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秦統一之後十幾年,秦始皇進行多次鞏固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遷徙了大量人民,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他時候的政變加劇了證據不穩,導致二世而亡。
首先,秦始皇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央集權封建王朝,之後延續兩千多年,擁有全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對世界都有深遠影響。作為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制定了許多利於統治,帶有封建社會特點的措施。首先,他開創帝制,首稱皇帝,實行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升軍功貴族,提升封建階級勢力。秦始皇功績最主要的功績可以總結為對封建社會的開創性建設。1.改變周朝土地所有制,由王有變國有,土地名義為國家所有,但可以自由買賣,有利於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的進步。
2.廢除分封制,設立了郡縣制和官僚制,全國最終確立46郡,咸陽為首都。設立三公九卿制,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制,世襲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蒐集底層人才,培養封建統治階級。
3.為了鞏固統治,發展封建社會,秦始皇還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統一了文字,加強文化交流傳播,修建馳道和直道,所謂“書同文,車同軌”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入侵,遷徙六國貴族和平民到偏僻地區,鞏固統治。稱作“遷虜”。
4.鞏固了內政,秦始皇開疆拓土。
南征百越,征服嶺南越族,並派兵移民屯戍融合,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納入中國版圖,對促進漢越民族融合及嶺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不可忽視作用。
北擊匈奴,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修築長城防止匈奴南下,對匈奴貴族侵擾勢力第一次沉重打擊,匈奴單于“頭曼不勝秦”,長時間保護了河套內外。
開拓西南,和西南各族地區人民長期交流,開發棧道“五尺道”,設立行政機構,使西南地區納入郡縣制,加深了與內地關係,有利於多民族統一大融合。
秦朝享譽世界,秦人很早就成了中國代名詞,古代梵文稱中國為支那,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地理書》有“秦尼國”,歐洲人稱中國為China,都是秦字讀音轉變二來的。
秦始皇創立秦朝雖僅延續了十五年,但他確立的封建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影響極其深廣,為其他帝王難以比擬的,世界上也難出其右。中央集權和忠君思想對世界封建社會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便是我心中的千古一帝,逢天下之大變,創萬世之偉業,行未有之新法,留千古之威名。秦始皇!
-
8 # 吳彥祖平塘分祖
第一位:秦始皇
這個是毫無疑問的,連史學大家都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中國分封制的大小國家,奠定了中原地區的基礎版圖,秦始皇還南征百越,北北驅匈奴拓地千里,同時最有遠見的就是“書同文、車同軌”,這讓中華民族有個共同的文化基礎,而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被哥哥朝代所繼承,確保不會分裂,可以說正是秦始皇的雄才偉略的遠見,才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基礎。
漢武帝的兩大貢獻主要是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讓中華民族有了核心思想和向心力,無論後世朝代如何變化,儒家思想始終被人們所認同,並以其強大的傳播力量影響著周邊國家:北韓、日本、越南等。:2開疆拓土: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基礎。
飼養地楊廣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但是我們在這裡只討論他的傑出貢獻:1、開創科舉制,真是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被後世繼承了下來,才使得中國近千年人才輩出,國家強盛。2、開鑿大運河,將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連線起來,並通過漕運僅僅鞏固了北方邊界,使後世歷朝歷代均能通過此運河支援北方,抵抗遊牧民族;同時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3、開疆拓土,攻滅吐谷渾,首次將青海納入中原政權管轄,北擊突厥,東征北韓。正是由於隋煬帝動作太大,過度透支國力,引起士族不滿最終被士族滅亡。
永樂大帝朱棣雖然是造反當上的皇帝,卻並不比任何一個皇帝差,主動將首都遷到北京抵禦蒙古,同時五次親征蒙古,南征安南,將東北、及蒙古東部、安南北部納入過境,同時七下西洋,極大的促進了中外文明交流、編修永樂大典這說明永樂時期的國力非常強大。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很少有能夠向康熙帝這樣強硬的皇帝,他的主要功績有1、開疆拓土:收復臺灣、統一內外蒙古、首次駐兵西藏正式納入有效管理、西進吐魯番為征服新疆奠定基礎。2、驅逐沙俄,抵抗侵略,簽訂合約。在雅克薩之戰後,中俄締結了《尼布楚條約》,此後近200年沙俄未敢南下。
可以說現今的中國疆域很多都是以上五位皇帝打下的,而他們的很多具有遠見的大作為至今仍然影響這人們的生活。
-
9 # 風聞言事
那麼,毛澤東筆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有千古一帝嗎?
秦始皇雖然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但他太過殘暴,民不聊生;焚書坑儒,扼殺文化,算不上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抗擊匈奴,可謂蓋世奇功,但是累年戰爭,民不聊生,雖擴大了疆域,卻苦了百姓,也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至於宋太祖趙匡胤排名本就靠後,與千古一帝自然也就無緣了。說到這,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在我看來,配得上千古一帝美譽的自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下邊我就從愛民、治國、開疆和繁榮文化四個方面,對唐太宗的功業進行分述。
李世民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裡的“水”就是指老百姓、人民。
晉陽起兵之日,李世民就告誡部下,不要燒殺搶掠,不要傷害無辜。李淵命令李世民征討河西地區的高德儒,他率領大隊人馬,所到之處,秋毫不犯,沿途的蔬菜、水果不用錢買不得食用,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拿下西河城後,除了把高德儒斬首示眾外,所俘兵民全部釋放,讓他們回家從事舊有職業。同時還在西河城內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他常說“老百姓是立國之本”。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京畿地區發生蝗蟲,唐太宗前去檢視災情,看見蝗蟲,他順手捉了一隻放進自己的嘴裡,並咒罵道:“老百姓靠莊稼養活生命,而你們卻吃莊稼,我寧願讓你們吃我的內臟。 ”侍從看見急忙攔他說,蝗蟲是汙穢之物,吃下去會生病的。 唐太宗說:“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我不怕生病。 ”
唐太宗採納了魏徵的建議,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獎勵農耕、發展生產,實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唐太宗也征伐異荻,但在他包容開放的胸襟使得各民族在唐朝這個大帝國下,如魚得水,自由自在,唐朝也因此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最輝煌的歷史時期,因此唐太宗曾經被稱為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說:“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來朝貢的少數民族首領幾百人,聽到這個訊息,都悲慟地放聲大哭。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是古來的帝王所不可比擬的。
勤勉治國,創造貞觀之盛世李世民能夠創造貞觀盛世,是他超前的治國理念和勤於理政的必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一個優秀的帝王,李世民在識人和選人上有著自己獨特的選拔標準。他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把選拔優秀人才作為朝廷的頭等大事來對待。
李世民用人觀點主要有三點:一、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二、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三、科舉取士,廣納人才;
相較於以往的察舉制或者九品中正制在人才選拔上較大的疏漏,科舉這樣的大範圍的標準化考試更有利於直觀的去感受選舉人才的能力,李世民是一個看重能力的人,他認為科舉選才比以往的選拔方式要合理的多。李世民說過:“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這是在李世民看到科舉人才進入朝堂有感而發,由此可見李世民對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是多麼的看好。
他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
2、“三鏡”自勉, 虛心納諫聽箴言
說到李世民治國納諫,從善如流,就不能不說他和魏微。李世民曾言“三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個人就是魏徵。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作《資治通鑑》中有篇《李世民畏魏徵》的文章,記述了兩人的一段佳話。
魏徵曾請假回家上墳,回來後對皇上說:“聽別人說,皇上打算去南山遊玩,一切已經安排妥當、整裝待發。但現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麼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確實有這樣的打算,但是擔心愛卿你責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隻很好的鷂鷹,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見魏徵前來,藏到懷中。魏徵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鷂鷹最終悶死在皇上懷中。
魏徵看到皇上玩鷂,奏事故意久久不停止,藉此勸誡皇上不能玩物喪志,不要忘記國家大事。
李世民知道這位諍臣是為自己好,為社稷計。正是因為李世民有這樣海納百川、從善納諫的胸懷,才有了貞觀之治。
3、銳意改革,皇權之下有民主
三省六部制起源於隋,但是隋煬帝荒淫無道,對官員好的建議從不採納,所以是隋煬帝一人專權,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也就沒有發揮出來可謂是名存實亡。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這個英明的君王對三省六部制進行了完善。
六部分別是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下轄二十四司分工各不同。吏部管幹部,戶部,戶就管人管錢,禮部管外交和祭祀,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屯田建設。六部屬於尚書省,分工更細。遇到事情,就可以很快找到相對應的部去做,防止推諉扯皮。責任分的這麼細,毫無一點重複,六部的官員也沒法推卸責任。如果政令足夠好,那就可以很快得到執行。
三省相互制約相互合作,六部分工明確,遇到問題能及時上達天聽,上面也會頒佈很好的政策,使得人民能安居樂業。所以說唐太宗時的三省六部制,被稱為皇權下的民主。
重視文教,創文化鼎盛基業唐詩的繁盛是需要一個溫度舒適、Sunny正好的美好環境孕育的。
李世民執政時期,唐詩雖然不及盛唐光輝燦爛,卻也孕育出了不少著名詩人,比如“初唐四傑”——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還有我們熟悉的張若虛、陳子昂、寒山……
李世民本人也是詩歌聖手。他的詩分為兩類:一是描繪其軍旅生涯、征戰歷程,以示不忘創業的艱難,如《飲馬長城窟行》、《經破薛舉戰地》、《還陝書懷》等;二是詠史述懷,鑑古識今,總結歷史興亡的教訓,抒發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如《登三臺言志》、《春日望海》、《帝京篇》等。這些作品風格雄健,豪邁開闊,充分體現了一代明君洞悉歷史興亡,關心民生疾苦,富於開拓進取精神的博大胸襟。
李世民非常 重視引進外來文化,比如我們熟悉唐玄奘西域取經的故事,玄奘歷經17年回到中國,並把在古印度得所見所聞記錄在《大唐西域 記》裡,唐朝的文化也相應的收到影響,比如樂舞、蔬菜等。這正是:: 李世民重視佛教文化的真實寫照。
李世民駕崩後,得到的第一個諡號是“文”。後來,又先後增諡為“文武聖皇帝”等。
李世民個人的文化素養說不上很高,但他開創了李唐王朝文化藝術尤其是詩歌、書法、繪畫臻於鼎盛狀態的近三百年基業,影響遍及周邊數國。一個“文”字的確道出了李世民平生的第一大貢獻。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中,論在促進文化藝術繁榮昌盛方面的貢獻,漢武、唐宗、宋祖,可成三足鼎立之勢。倘若加上自身的文化修養這一條,宋祖就遜色得多,漢武、唐宗堪稱雙璧。李世民之所以能在促進文化藝術繁榮昌盛方面的雙璧之一,跟他重視文教的思想和一系列文教建設舉措及其自身行為有著直接的關係。
開疆拓土,天下一統固漢疆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第2位皇帝,李世民對外採取“開疆擴土”的政策,不但征服了突厥,還征服了西北和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隋朝國土面積是467萬平方公里,李世民開疆擴土,又將中國面積增加了770萬平方公里,大唐總面積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李世民開疆擴土面積僅次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排名第2。
李淵父子起兵反隋的時候,北方一直密切關注隋朝政治發展的突厥,迅速採取行動趁機襲擊晉陽,掠奪財物和人口。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給李淵父子帶來了嚴重的軍事威脅。為了能夠在太原站穩腳跟,李淵、李世民父子,只能忍辱負重,積極主動聯絡突厥,並向始畢可汗稱臣,年年朝貢,以確保自己北部疆域的安全無虞。
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直接影響了突厥的判斷。為了確保大唐新君繼續對突厥稱臣納貢,東突厥頡利可汗率兵20萬直逼長安。為了穩定大局,李世民積極採取緩兵之計,被迫簽訂了著名的“渭水之盟”。
等李世民的政權得到鞏固,軍事實力、作戰物資等一切準備就緒後,公元629年,李世民決心永絕突厥禍患。於是命李靖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大將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第二年三月,東突厥滅亡。後來,唐軍積極西進,奪取了整個西域統治權,完成統一大業。
-
10 # 燭光剪影
說起千古一帝,四個標杆皇帝自不用說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我認為還應該加上一個,宋仁宗。
宋仁宗時期的經濟是空前繁榮的,不禁商的,大臣的工資是所有朝代最高的,每年國庫收入高達幾千萬兩,比貞觀之治還要高。
中國四大發明當中的三個(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都出現在仁宗朝。
除了經濟和文化,他的仁政和寬容政策也達到了皇帝中的最高水平。從他去世可以看出人民對他的愛戴,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就連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喬峰結義大哥)也嚎啕痛哭,說要為仁宗建衣冠冢,寄託哀思。可見仁宗的“仁”到了何等地步。
宋仁宗沒有開疆拓土,可能在武功方面不達標,但是在文治方面堪稱千古一帝。
-
11 # 說遍百態
我個人覺得,第一位,應當是秦始皇,秦滅六國,結束了戰國的紛爭,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
第二位,應當是漢武帝,他在位時期,開疆擴土,開發西域,北極匈奴,把強大的匈奴打的第一次向漢族政權,俯首稱臣,漢族的名稱是從這個時期叫起來的,
第三位,應當是,隋文帝楊堅,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589年滅陳,統一全國,這次的統一,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這是時隔300多年,又開創了一個盛世,隋文帝統治20多年,這個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
第四位,應當是唐太宗,他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被各族尊稱為天可汗,在他的統治時期,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
第五位的話,應當是,康熙大帝,愛新覺羅玄燁,他的一生,滅掉了權傾朝野的鰲拜,收臺灣,打敗了葛爾丹,滅掉了吳三桂,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在時間最長的皇帝
-
12 # 小李監工
看了很多答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只是大家都忘了嗎?千古一帝,唯有祖龍,在秦始皇之後,無論一個皇帝多偉大,多麼了不起,他都不值得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千古一帝指的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而不是最偉大的皇帝,在這點上,我認為只有秦始皇配稱千古一帝,因為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
回覆列表
要說皇帝集權體制之皇帝
秦始皇是必須有一席之地的
畢竟是創始人始皇帝
它把人性之惡全部調動起來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中國歷史週期率形成
如果沒有外部文明春風吹進來
還要繼續沆瀣一氣
追求私慾滿足
何來民族大義?
第二個要數漢武帝
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愚民手段之粗暴
對人民智力的閹割登峰造極
關鍵是後世皇帝如獲至寶
都想用這個辦法千秋萬代統治人民。
第三個是隋文帝
他開啟科舉取士制度
讓儒家四書五經與個人利益直接掛鉤
清朝年紀最大的考生已經103歲
道光皇帝不忍
給了他一個官位品級。
第四個是大元帝國忽必烈皇帝
是華夏大地第一個
統一的少數民族皇帝
對比“自從來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顯然元朝放牧式管理是少有的特色
對比元朝和明朝的稅收
第五個是康熙皇帝
他趕上了1688年英國
接受主權在民理論開始君主立憲
他給出一口通商閉關鎖國的“祖訓”
他沒有看清世界發展的潮流
狹隘和私心矇蔽雙眼。
第六個皇帝是末代皇帝宣統
最後一個怎麼也得談談
他兩歲登基
三年後由隆裕太后同意
清廷釋出《退位詔書》
不再鎮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把權力歸諸全國
實行共和
隆裕太后女流之輩不容易
她比康熙看得清方向和潮流。
上述6個皇帝影響或將影響
中國一千年
有的更長
有的一千年還在未來
需要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