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隻貓,一匹馬,一頭豬,一口房子,一座大山,一把勺子。中文量詞很多,卻沒什麼美感。如果中文的量詞減少三分之二,會不會對中文的發展有利?

80
回覆列表
  • 1 # 王祖蔭1

    量詞是當代漢語一大特色,看來是年久逐漸形成的,不宜硬性改變。在蘇州聽吳語,量詞就少,似乎只有一個“只"。如"一隻人被一隻狗咬了,來了一隻警察把狗打死了"。"一隻小偷被幾隻市民逮住,送到近旁一隻派出所去了"。SZTV報道,”我市已有48只公園免費開放“。語言要順其自然,量詞多是特色,量詞少也是特色。我曾問一位蘇州人士,"你們說話咋量詞這麼少,似乎只有一個'只'"?答曰,"我還沒注意這事,反正平日裡說慣了。"

  • 2 # 顧隴桃園廣

    我覺得這些量詞都是實踐中推敲出來的最好表達,並與約定俗成。特別是每一個量詞不只是抽象的,更有形象的意思。譬如:一條龍,條是長形的。量詞的多也是中華文字豐富的表現,減少或合併,不但會弱化效果,也會混淆不清。譬如:一頭牛,而不能說一隻牛。因為,一頭往往比一隻大。因此,是沒必要,也是不可能進行減少和合並的。相反,要進行增補,使其更加合理、科學。

  • 3 # 閒看秋風999

    量詞,又稱“數量詞”,是漢語中非常獨特的一種語言現象;這是一種約定俗成;不能“人為”的合併或者減少,否則會影響人們互相交流和溝通。

    量詞,通常出現在可數名詞前面,達到文理通順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約定俗成”——說“一對夫妻”可以,說“一雙夫妻”就不行。

    語言,有時候其實是非常不講道理的;量詞也是一樣;比如說“尊”,後面能夠接的名詞很少,只有“一尊大佛”“一尊佛像”“一尊雕塑”;

    “個”,這個量詞最為寬泛,幾乎可以替代所以量詞,特別是小孩子學說話拿不定主意究竟英國用什麼量詞的時候,“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裡面的“個”這個量詞其實是一個“錯誤”;生活中如果聽到有人說“兩個鳥”是不是應該沒事要糾正一下,叫他改為“兩隻鳥”呢?

    .另外,“一個鳥”有罵人的嫌疑;而“一隻鳥”則是正宗的漢語;“兩個黃鸝”是平仄的需要;後面“一行白鷺”能不能改成“一排白鷺”呢?

    漢語的文體,分為“口語”和“書面語”;口語要求不是那麼嚴謹,數量詞常常省略;比如“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鼻子、臉前面是不是應該加上量詞呢?

    書面語要求嚴格,一張照片,一部照相機,一個攝像頭;一碗麵條,一勺油,一籠包子;一把茶壺,四隻茶杯,萬萬不可馬虎。

    漢語數量詞對於西方人來說,猶如天書;儘管他們的口語可以非常溜,但是,一碰到漢語數量詞常常是鬧笑話,因為在英語當中,只有“冠詞”“定冠詞”“不定冠詞”。

    英語的“一本書”,就是“a book ”, 一支筆,就是a pen ,或者a pencil ;相比之下,漢語就要複雜得多了。

    總之一句話,語言的發展是一個大眾行為;是人們的習慣使然;不能操控只有順其自然。

  • 4 # 舒放的後花園

    本質上語言就一種交流的工具,是為了便於人們交流。語言的發展,有一種反覆現象。這種現象,如果我們稍加註意,就可以從方言中窺見端倪——基本上,每個省會城市的方言,都是該方言範圍內最好懂的。就是為了交流的便利。在漫長的融合過程中,不同方言區的人,只能選擇其他非本方言人能理解和聽懂的詞彙,為此不得不捨去極其豐富的其他詞彙,用最簡單的詞語組成一個新的方言用於交流。

    擴大到一個語種,也是如此,就像美式英語對英國本土英語的瓦解。

    另一方面,一種成熟的語言,需要不斷造血不斷完善,這樣才能表達出更多的人類情感。在中文中,量詞的多樣性是對名詞、動詞的某種補充,名詞動用,形容詞動用——量詞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這種功效:想你的時候,我就看一月亮,這個效果明顯要高於“我就看一月亮”。中文中的量詞,個人覺得很有美感,看怎麼運用。

    量詞的多樣性,正是語言功效之一。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作用。簡潔、簡單、簡明確然是一種方式,不論是語言還是其他方面。但如果有一天我們面對美景,大家都只會說“哇塞”,那和原始人類不論喜怒哀樂只會“嗷嗷”一樣,如果這樣,語言自己勢必會發展。

  • 5 # 遊俠4031859656561

    中文量詞太多,除表物品多少的群體量詞如一盆魚和獨體量詞一條魚外,為區分物種而設的如一張紙丶一頭牛丶一匹馬丶一條蛇等量詞實無必要存在。

    中國古文數千年來就沒有物種量詞,絲毫不影響閱讀和交流,意思表達很清楚,如《口技》一人一桌一撫尺,簡潔明瞭。

    文字改革應該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合併同類項刪繁就簡。開始可能覺得彆扭不適應,時間長了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我弟弟沒計算機基礎,以前學習一般般,能不能學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