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致用:指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由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提出。他們認為學習、徵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反對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
社會原因:明末,由於王陽明後學的盛行,士林學風“束書不觀,遊談無根”。針對明末學風的空疏,清初一些學者起而提倡“實學”。所謂“實學”,用當時顏習齋的話說就是“實習、實講、實行、實用之學”,實學的中心思想便是經世致用的精神。而以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發揮自己的學術政治見解,並用於改革社會。被稱為清初三大儒的黃宗羲、李顒、孫夏峰不用說,其他如顧炎武、王夫之、唐甄、魏禧,朱之瑜、陸世儀、方以智、傅山、顏元、李塨、王源、劉獻庭、顧祖禹等等,都是這一思潮中的主要人物。從地域上說,當時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江、浙一帶,黃宗羲、顧炎武、唐甄,魏禧、陸世儀等是其代表;一個是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孫夏峰、李顒、傅山、顏元、李塨、王源等是其代表。他們的社會學說是一致的,都提倡一種與傳統的理學不同的嶄新學風。評論時政,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匡時濟民”的社會改革方案。
經世致用:指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由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提出。他們認為學習、徵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反對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
社會原因:明末,由於王陽明後學的盛行,士林學風“束書不觀,遊談無根”。針對明末學風的空疏,清初一些學者起而提倡“實學”。所謂“實學”,用當時顏習齋的話說就是“實習、實講、實行、實用之學”,實學的中心思想便是經世致用的精神。而以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發揮自己的學術政治見解,並用於改革社會。被稱為清初三大儒的黃宗羲、李顒、孫夏峰不用說,其他如顧炎武、王夫之、唐甄、魏禧,朱之瑜、陸世儀、方以智、傅山、顏元、李塨、王源、劉獻庭、顧祖禹等等,都是這一思潮中的主要人物。從地域上說,當時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江、浙一帶,黃宗羲、顧炎武、唐甄,魏禧、陸世儀等是其代表;一個是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孫夏峰、李顒、傅山、顏元、李塨、王源等是其代表。他們的社會學說是一致的,都提倡一種與傳統的理學不同的嶄新學風。評論時政,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匡時濟民”的社會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