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闢山魈惡鬼。”這也是後來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後,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裡燃燒,產生“爆仗”。不過,這時人們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明清兩代,爆竹更為流行,花色品種也不斷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興放炮,到子夜零時達到高潮,爆竹聲震耳欲聾,響徹天宇。過年,無論貧窮富貴,家家戶戶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舊佈新。
作為春節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很多地方陸續改變了春節城市禁止放炮的規定,給廣大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機會。城市春節因為有了鞭炮而熱鬧非凡。當除夕午夜零時新年鐘聲敲響時,舉國進入沸騰狀態,煙花飛舞,鞭炮齊鳴,一向矜持的華人融入狂歡的世界。華人在滿天燦爛的煙花與滿地紅紅的紙屑中,度過一個紅火的中國年。
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闢山魈惡鬼。”這也是後來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後,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裡燃燒,產生“爆仗”。不過,這時人們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明清兩代,爆竹更為流行,花色品種也不斷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興放炮,到子夜零時達到高潮,爆竹聲震耳欲聾,響徹天宇。過年,無論貧窮富貴,家家戶戶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舊佈新。
作為春節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很多地方陸續改變了春節城市禁止放炮的規定,給廣大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機會。城市春節因為有了鞭炮而熱鬧非凡。當除夕午夜零時新年鐘聲敲響時,舉國進入沸騰狀態,煙花飛舞,鞭炮齊鳴,一向矜持的華人融入狂歡的世界。華人在滿天燦爛的煙花與滿地紅紅的紙屑中,度過一個紅火的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