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詩》(《詩經》)、《書》(《書經》,即《尚書》)、《禮》(《禮記》和《周禮》)、《易》(《易經》,包含《周易》)、《春秋》(發揮闡述《春秋》的史書有三部,稱為“春秋三傳”,即《春秋左氏傳》簡稱《左氏春秋》或《左傳》、《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穀梁傳》簡稱《穀梁春秋》或《穀梁》)。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人稱之為“六經”。
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禮經》:漢代是指《儀禮》,宋朝以後《五經》中的《禮經》一般是指《禮記》。《三字經》中:“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禮指《大禮》《小禮》,後失傳其一,並更名為《禮記》。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寶重。《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包含了這六部古書。
孔子
《詩》(《詩經》)、《書》(《書經》,即《尚書》)、《禮》(《禮記》和《周禮》)、《易》(《易經》,包含《周易》)、《春秋》(發揮闡述《春秋》的史書有三部,稱為“春秋三傳”,即《春秋左氏傳》簡稱《左氏春秋》或《左傳》、《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穀梁傳》簡稱《穀梁春秋》或《穀梁》)。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人稱之為“六經”。
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禮經》:漢代是指《儀禮》,宋朝以後《五經》中的《禮經》一般是指《禮記》。《三字經》中:“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禮指《大禮》《小禮》,後失傳其一,並更名為《禮記》。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寶重。《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包含了這六部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