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10796211

    一般認為,銀河系的第一代恆星幾乎全是由氫組成的,而第二、第三代恆星在形成的初期便含有許多種較重的核素,基於在太陽上存在許多種核素,天文學家們認為太陽是銀河系中的第二或第三代恆星,太陽上的那些較重的核素就是來自銀河系中的第一代恆星。天文觀測表明,在銀河系中存在著大量的雙星系或多星系恆星,即兩個或多個非常接近的恆星不僅環繞銀河系的中心執行,還彼此相互環繞運動。   假設銀河系中某個雙星系或多星系中的一個質量是太陽的10倍以上的恆星在80億年前發生超新星爆發,則其噴射出的大量物質會以球面的形態擴散開來,顯然,以這種方式擴散開來的物質由於以極快的速度飛向四面八方,最終甚至有可能衝出銀河系,故其不大可能形成太陽星雲。但如果該恆星的伴星(質量是太陽的8倍以上)彼此相距較近,在附近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巨大沖擊作用下,其外層的大量物質被剝離並以相對較慢的速度呈團狀飄向遠處,假如被剝離物質的總量足夠大,則這些被剝離的團狀物質經過漫長的歲月後,就有可能在銀河系中逐漸演化成一個新的星雲——太陽星雲,並最終從中誕生出銀河系的第二、第三代恆星——太陽,以及太陽系中包括地球在內的各大行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直播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