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出處: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作者】張籍 【朝代】唐代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而最是離別無雨天,盼君來世再相逢在此詩中是沒有。
意思: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出處: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作者】張籍 【朝代】唐代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而最是離別無雨天,盼君來世再相逢在此詩中是沒有。
意思: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