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95833750585

    我覺得,有些成語的意思發生轉變是自然的,縱使有些人想要維持它的本義,也擋不住人民群眾「誤用」的潮流。

    這是因為,成語往往具有「言簡意豐」的特點。在把豐富的意思編碼成簡潔的語言時,難免會有資訊損失,使得成語的意思從字面上很難猜對。而有些成語更是背後有典故,不知道典故就更是猜不出意思了。如果隨著漢語字詞意思的演變,使得一個成語出現了一種比較易懂的字面意思,那麼這種字面意思就很容易傳播開去,取代原有的、晦澀的意思。

    這種事情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佐天淚子親衛隊 的答案中舉了許多例子,比如「難兄難弟」、「呆若木雞」、「慘淡經營」。「七月流火」這個詞也很典型,一方面由於曆法的變動,「七月」從秋初跑到了盛夏;另一方面,「大火星」這個天文學知識也很少有人知道了。這就難免人們從字面上理解出別的意思來。

    當然,我並不是說成語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的一切訛誤都值得寬容、接受。有些比較明顯的、講不通道理的錯誤還是要糾正的,比如「一語成籤」、「戳力同心」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辦理團員證登記表中的""家庭出身""怎麼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