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眼淚的冠軍
-
2 # 使用者129537379732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之為篳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蘆的意思)。流行於滇西德宏、保山、瑞麗等傣族地區,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較為流行。 葫蘆絲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葫蘆絲起源的動人傳說。如傣族民間就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發,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愛情感動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蘆,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願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
葫蘆絲屬單簧氣鳴樂器。傣族語“篳朗刀”意為“豎吹的樂器”。漢族譯作“葫蘆簫”。除了傣族有之外,德昂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都有。德昂族稱“米倫”、“比格寶”、“渥格寶”、“布賴”;阿昌族稱“撥勒翁”;布朗族稱“同格滿”;佤族稱“拜”,西盟佤族稱“拜洪廖”、“背板”。流傳於雲南德宏的潞西、瑞麗、盈江、隴川、梁河、臨滄的耿馬、鎮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