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傳說中,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品質,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印度、日本和東南亞栽培歷史很久。17世紀傳入歐洲,多作觀賞用。中國在明代朱 撰《救荒本草》(1406)中已有苦瓜的記載。明代徐光啟撰《農政政全書》(1639)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說明當時在中國南方普遍栽培苦瓜,現分佈全國。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粵人不叫涼瓜只叫苦瓜,後來有外地或叫外省人來廣東後才叫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苦瓜(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蘆科苦瓜屬植物,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葉片輪廓卵狀腎形或近圓形,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密被明顯的微柔毛,葉脈掌狀,雌雄同株,果實紡錘形或圓柱形,花、果期5-10月。苦瓜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中國南北均普遍栽培。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漬;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實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在民間傳說中,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品質,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印度、日本和東南亞栽培歷史很久。17世紀傳入歐洲,多作觀賞用。中國在明代朱 撰《救荒本草》(1406)中已有苦瓜的記載。明代徐光啟撰《農政政全書》(1639)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說明當時在中國南方普遍栽培苦瓜,現分佈全國。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粵人不叫涼瓜只叫苦瓜,後來有外地或叫外省人來廣東後才叫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苦瓜(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蘆科苦瓜屬植物,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葉片輪廓卵狀腎形或近圓形,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密被明顯的微柔毛,葉脈掌狀,雌雄同株,果實紡錘形或圓柱形,花、果期5-10月。苦瓜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中國南北均普遍栽培。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漬;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實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