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認為,李子味甘酸、性涼,具有清肝滌熱、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特別適合治療胃陰不足、口渴咽乾、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李子對肝病有較好的保養作用。唐代名醫孫思邈評價李子時說:“肝病宜食之。”。《素問》亦稱李味屬肝。《醫林纂要》認為李可“養肝、瀉肝、祛瘀”。《泉州本草》稱李有“清溼熱,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作用。古代多將李用於治療肝臟疾患,肝硬化腹水患者食鮮李子有輔助治療作用。
李子中的維生素B12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的作用,貧血者適合食用。
李子可治骨關節間勞熱,消渴食療舉例:鮮李子2-3枚,醋浸後水煎,每次飲湯20~50毫升,一日3-4次,可作慢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的輔助治療。
鮮李或醋浸李子4-8個,搗爛,水煎後洗患處,用於治療體癬有一定療效。
李樹根有清熱解毒作用,用其燒灰研末,以水調和塗患處,可治小兒丹毒;用白皮煎水含漱可治牙痛。李樹葉煎湯飲服,可作小兒驚癇的輔助治療;作湯浴可治小兒金瘡。李樹膠25-50克煎湯內服對目翳有一定療效,且有止痛消腫作用。李核仁有散瘀、利水、潤腸功效。李花可治粉刺(痤瘡),能使面部有光澤。
中醫理論認為,李子味甘酸、性涼,具有清肝滌熱、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特別適合治療胃陰不足、口渴咽乾、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李子對肝病有較好的保養作用。唐代名醫孫思邈評價李子時說:“肝病宜食之。”。《素問》亦稱李味屬肝。《醫林纂要》認為李可“養肝、瀉肝、祛瘀”。《泉州本草》稱李有“清溼熱,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作用。古代多將李用於治療肝臟疾患,肝硬化腹水患者食鮮李子有輔助治療作用。
李子中的維生素B12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的作用,貧血者適合食用。
李子可治骨關節間勞熱,消渴食療舉例:鮮李子2-3枚,醋浸後水煎,每次飲湯20~50毫升,一日3-4次,可作慢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的輔助治療。
鮮李或醋浸李子4-8個,搗爛,水煎後洗患處,用於治療體癬有一定療效。
李樹根有清熱解毒作用,用其燒灰研末,以水調和塗患處,可治小兒丹毒;用白皮煎水含漱可治牙痛。李樹葉煎湯飲服,可作小兒驚癇的輔助治療;作湯浴可治小兒金瘡。李樹膠25-50克煎湯內服對目翳有一定療效,且有止痛消腫作用。李核仁有散瘀、利水、潤腸功效。李花可治粉刺(痤瘡),能使面部有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