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派思維

    這個問題我能回答。

    首先,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以後,一直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所以,商業的確一直是受打壓的。而且像漢武帝時期,還出臺了很多規定來限制甚至刻意貶低商人的社會地位。比如規定,商人不能穿絲綢做的衣服,其子孫後代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等。

    但是請注意,政府能出臺專門的規定,來打壓商人,這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不是也意味著,當時商業其實已經在不斷髮展了呢?如果不是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商人,如果不是百姓似乎在追隨、模仿這種經商的風氣,政府又何須多此一舉呢?

    所以說,中國古代,雖然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但商業也一直在發展。那麼,發展到明朝時,商業可不就自然而然地進入繁榮階段了?

    其次,據顧頡剛先生論證,說在明中後期,江南地區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這一新生事物,直接推動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三,明朝中後期的隆慶開關,這意味著海禁政策幾乎形同虛設,海外貿易迅速發展,這直接導致明朝商品經濟迅速發展。

    第四,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朝貢貿易特別發達。我們知道,這朝貢貿易雖然不以盈利為目的,政治色彩濃厚。但在客觀上,它也會刺激著華人,讓某些人從中看到經商的好處,從而擴大商人階層的隊伍,從而推動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佔的偏旁還有什麼字和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