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定了悽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像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定了悽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像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