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四日為盂蘭節,俗稱中元節,亦稱鬼仔節,主要是祭祀祖先及陰曹無祀孤鬼。在唐家七月十四日開始,盂蘭醮設天師壇,有醮首、醮信、鎖榜、總理、副總理等職,另有值理十多人,醮壇中央掛著三幅神像作神臺,兩旁掛地獄閻王殿圖六張,案臺擺放三個小神像及香案燭臺、生果、齋飯等,另備有紙衣、紙馬、紙錢等。十四日上午由“喃巫佬”(即巫師)主持起壇,起壇後先拜“幡稈”、井公、社公等。所謂“幡稈”,就是用長竹樹立吊下10個燈籠,每個燈籠分別寫著:“中、元、一、品、清、虛、消、災、大、帝”10個大宇。燒衣時,點起幡稈燈籠,據說這時陰鬼就會向燈籠處奔來領取食物、金銀衣紙。晚上進行施幽,6時計,由身著黑袍的喃巫佬,手執銅鈴,走向山邊田塋等僻靜地請鬼,約1小時後,請鬼完畢,開始施祭無主孤魂野鬼,巫師唸咒後,便將施幽包拋向他處,最後讀地榜。在建醮兩天內,村民都在家門掛上寫著“盂蘭建醮”字樣的紙紮燈籠。十五日晚,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燒紙衣祭鬼。盂蘭醮結束後,總理等負責人就會集中研究下年建醮的設想及選定負責人,並公佈本年盂蘭盛會的收支情況。
除一年一度的“盂蘭盆會”外,各地也在一定年期內設一次大醮。金鼎地區,每三年設一次大醮,每次持續7—9天,在唐家地區,打大醮是每五年一屆,每屆持續5天。
農曆七月十四日為盂蘭節,俗稱中元節,亦稱鬼仔節,主要是祭祀祖先及陰曹無祀孤鬼。在唐家七月十四日開始,盂蘭醮設天師壇,有醮首、醮信、鎖榜、總理、副總理等職,另有值理十多人,醮壇中央掛著三幅神像作神臺,兩旁掛地獄閻王殿圖六張,案臺擺放三個小神像及香案燭臺、生果、齋飯等,另備有紙衣、紙馬、紙錢等。十四日上午由“喃巫佬”(即巫師)主持起壇,起壇後先拜“幡稈”、井公、社公等。所謂“幡稈”,就是用長竹樹立吊下10個燈籠,每個燈籠分別寫著:“中、元、一、品、清、虛、消、災、大、帝”10個大宇。燒衣時,點起幡稈燈籠,據說這時陰鬼就會向燈籠處奔來領取食物、金銀衣紙。晚上進行施幽,6時計,由身著黑袍的喃巫佬,手執銅鈴,走向山邊田塋等僻靜地請鬼,約1小時後,請鬼完畢,開始施祭無主孤魂野鬼,巫師唸咒後,便將施幽包拋向他處,最後讀地榜。在建醮兩天內,村民都在家門掛上寫著“盂蘭建醮”字樣的紙紮燈籠。十五日晚,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燒紙衣祭鬼。盂蘭醮結束後,總理等負責人就會集中研究下年建醮的設想及選定負責人,並公佈本年盂蘭盛會的收支情況。
除一年一度的“盂蘭盆會”外,各地也在一定年期內設一次大醮。金鼎地區,每三年設一次大醮,每次持續7—9天,在唐家地區,打大醮是每五年一屆,每屆持續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