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過客3547

    楚漢爭霸的故事,家喻戶曉。人人都能說上兩句。雖然項羽以烏江自刎而告終,但他所留信我們的啟發是刻骨的。在中國歷史五千年,“戰神”封號無人能及。其中三戰役尤為經典。第一,鉅鹿之戰,項羽的五萬精銳打敗老將章邯三十萬大軍,可謂千古奇蹟,要說章邯非等閒之輩,久經沙場,用兵老辣,卻敗於勇猛無比的項羽。項羽面對如此強悍的對手,採用極端手段,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給自己留退路。將士們抱著必死之心,決一死戰。才狡幸打敗章邯。第二,回救彭城,只用區區三萬精銳打得劉邦和各路諸侯號稱五十萬大軍。不過此役並非實戰實打。諸侯個個坐壁上觀,隔岸觀火,至使項羽打得劉邦丟盔卸甲,連兒女都不顧,九死一生。第三,就是項羽最慘烈的最後一戰,垓下之圍。項羽雖勇冠天下,但這次的對手是兵聖韓信。此人乃天下奇才,用兵如神,出道以來從無敗績。也是唯一能打敗項羽的對手。韓信以四十萬大軍把項羽十萬軍隊團團圍於垓下。再加上張良以四面楚歌之策讓項羽士兵不戰而降,後項羽僅帶百名戰將一路衝殺至烏江。試想四十萬都無法困住項羽。其勇猛之威。可想而知。此戰雖敗尤榮,但項羽,性格剛毅,無法接受,更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一代戰神自刎烏江。成為千古傳奇。所以被李晚芳評為千古無二是當之無愧的。

  • 2 # 沁冷墨

    歷史上猛將極多,斬將奪旗,以多勝少,數不勝數。但我就服項羽,因為他兵敗如山倒都那麼猛!!!《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與其騎會為三處。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簡單點翻譯就是敗軍之將項羽,帶著800騎兵奔逃,被5000漢軍追(漢軍百戰之師,同為騎兵)。逃了一陣僅剩100多騎,被漢軍合圍,並且合圍人數不斷上升。這時候霸王幹了什麼?臨陣斬將!

    喝退敵將!赤泉侯楊喜,項羽死後分屍人之一,11世孫著名的作死達人楊修。轉身又斬一個都尉!殺數十百人。烏江之前,下馬步戰,光項羽就殺了漢軍數百人。

  • 3 # 通遼刀客

    中國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記錄甚至演義歷史的是中國的文人,或者說是儒生。中國古代的文人尤其是儒生很有些舊貴族情懷,嚮往著西周時代王的輝煌,而項羽是中國舊貴族的最後的絕唱。項羽的身上擁有舊貴族幾乎所有的優秀特質,特別是血統純正、勇猛剛毅、善於用兵、年輕俊朗、鐵血柔情這些特質,比之同時代的陳耳、張餘等舊貴族真是如同鶴立麻雀群一樣的存在。比之老對手劉邦則反差得不要不要的,一位是不到三十歲的少年英豪,另一位是五十多歲的老邁祖父;一位是純正貴族,另一位是世代農民;一位是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有情郎君,另一位是汝欲烹汝父請分吾一碗肉羹的流氓亭長。這些在文人眼裡就構成了項羽無與倫比和不可超越的高大形象。與前輩比,白起、王剪、廉頗、李牧等舊貴族雖戰功冠絕千古,但都是使計使詐的高手,不似項羽光明磊落實力硬剛。與後輩比,樊噲、衛青、霍去病等或出身卑微,鄧禹、耿弇、秦瓊、慰遲敬德或沒有什麼血統的新貴族。因此,在文人特別是儒生看來,只有項羽才配得上這天下第一的名號。當然,項羽是不是天下第一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項羽和他那個時代的中中國人創造了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而這輝煌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陪伴著後人們走向偉大的復興。

  • 4 # 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

    鉅鹿之戰,為首的楚軍宋義和項羽到達安陽,一些距離鉅鹿,其中趙歇的部隊退守。宋義命令部隊在那裡營地46天,他拒絕接受項羽的建議繼續前進。項羽在一次會面中判定宋義為叛國罪殺死了他。宋義的其他下屬害怕項羽,所以他們讓他成為代理總司令。項羽派遣一名使者通知淮王二世,國王批准了項羽的命令。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軍隊向鉅鹿挺進,他派英布和鍾離昧率領2萬強大的先鋒部隊過河攻擊章邯領導的秦軍。雖然他跟隨剩下的大多數部隊跟在後面。過河後,項羽命令他的船員沉沒船隻並摧毀三天以上的食物,以迫使他的人員在三天內以壓倒性的優勢進行選擇,或者被困在城牆之前沒有供應或任何逃避的希望。儘管人數眾多,但楚軍在九次交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擊敗了30萬強大的秦軍。戰鬥結束後,其他反叛部隊,包括那些不是來自楚國的反叛部隊,出於對他的軍事勇氣的敬仰而加入項羽。項羽在門口收到他們時,反叛酋長非常害怕他們,他們跪倒在地,甚至不敢抬頭看他。

    章邯派他的信使到咸陽,請求秦朝的增援和補給。然而,太監 趙高欺騙了皇帝,皇帝駁回了章邯的要求。趙高甚至派遣刺客殺死了司馬欣,當後者返回章邯的營地,但司馬設法逃脫了活著。在可怕的困境中,章邯和他的20萬軍隊最終在公元前207年夏天向項羽投降。項羽認為投降的秦軍是不忠誠和責任,他們是在新安(新安,今河南義馬)將他們活埋的。章邯,司馬欣和董毅,免於死亡。

    彭城之戰,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部攻擊關中。當時,項羽與齊發生了戰爭,沒有專注於抵抗漢軍。次年,劉邦與另外五個王國結盟,以56萬軍隊襲擊西楚,攻佔項羽的首都彭城。聽到這一訊息後,項羽率領3萬名男子攻擊劉邦,並在彭城戰役中擊敗劉邦,漢軍隊傷亡慘重。

    項羽一生征戰八載,自言“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一生殲敵人數破百萬,(鉅鹿之戰,新安之屠,殲滅秦軍超過四十萬;平三齊,殲滅齊軍十數萬;彭城戰役殲滅漢軍三十萬;二破滎陽等戰役等諸戰累積,殲滅漢軍亦超過十萬;) 以項羽殲敵人數而論,在古代史中唯秦國軍神武安君白起可比。如果在中國古代軍事史評選歷史前十的以少破多大會戰,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這兩次精彩絕倫的會戰勢必無可爭議的雙雙入選。

  • 5 # 青山82426356

    “千古無二”,不敢苟同。項羽的故事很多人都曉得,他在行軍作戰方面確有過人之處,其英勇果決是值得稱道的。然而,其優柔寡謀、婦女之仁、不懂政治的缺點也是相當突出的。為將之道,重在謀勇兼具,二者缺一不可。無謀之勇,是魯莽的代稱;無勇之謀,是不能達成目標的幻想,在血與火的決鬥中,謀與勇相映成輝!由此觀之,項羽只有將才,難做統帥,碰到真正的對手---韓信,其最終自刎烏江,也是可想而知的了。試想,這樣的人,敢說是“千古無二”嗎?!

  • 6 # 楚地一一海上明月

    歷史評價因個人觀點不一,評價又不一樣,從史記中看項羽是勇敢之人,戰將型,不是統帥料,精於戰術,短於戰略,最後疲於奔命,被劉邦玩廢,情商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智商還是可以的,如在其叔叔項梁不死,范增不走的條件下,指揮下是可以平定天下的,年輕人追求戰場上快樂,最終自刎烏江,心已經疲倦,長期戰爭,窘迫了,迫使自己逃避一切,放棄了,自殺了決一切

  • 7 # 小木屋so123

    關於項羽的史上第一勇將的說法我認為是不錯的。首先說,霸王力舉千斤鼎的事應該是史實,即使沒有一千斤也有八百斤。而項羽所在的時代的八百斤只相當於現在的四百斤,做為天下最有力氣的猛人是完全能夠舉起四百斤的。而一個人能舉起四百斤,那他完全可以使用百八十斤重的武器,所以項羽使用百十斤重的大鐵槍完全可以橫掃千軍!

  • 8 # 趨隱

    一生七十餘仗無一敗績。唯一失敗的一場是垓下,被圍多次仍然攔不住他,一人幹掉幾百漢軍,最後自刎烏江。縱觀項羽一生,一直衝鋒在前,基本都是以少勝多,其中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懸殊兵力劣勢,彭城之戰更是誇張的3萬對56萬大獲全勝,說第一猛將完全符合。

  • 9 # 無想山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我們知道項羽號稱西楚霸王,力能扛鼎。項羽是貴族子弟,根正苗紅,目生雙瞳,關鍵是有情有義,有多次機會殺死劉邦,如鴻門宴,但卻又不忍心;項羽愛虞姬,愛的轟轟烈烈,愛的全天下都知道,江山與美人之間,他選擇帶虞姬回彭城過田園牧歌的生活,最後以烏江自刎的悲劇結束,大團圓結局總是被人詬病,比如劉邦後來和呂后誅殺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項羽的悲劇收場,觸動人們的心靈,給人一種深深的遺憾,.一種企盼完美的渴望。所以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對項羽不吝讚美之詞,司馬遷把項羽歸到“本紀”中,他認為項羽是一個帝王,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帝王。雖然項羽最終失敗了,但是在他的心中,項羽是一個帶領諸侯推翻暴秦的英雄,而且在多次戰爭中,以弱勝強,身先士卒,勇往不勝。因為《史記》在歷史文獻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項羽就被塑造成了一個戰無不勝的猛將。

  • 10 # 貓員外

    項羽是軍事天才。

    至於說項羽兵法什麼的,其實就是扯淡。項羽的兵法就一個:“兄弟們上!”,“他們不死就是我們死!”

    項羽最牛逼的地方在於首創騎兵集團衝鋒戰術。

    你看項羽的戰例,都是幾千人對著幾萬人就莽過去了,然後大勝。騎兵是主要原因。

    那會所謂的騎兵,基本上是指“騎著馬的士兵”。騎兵的優勢在機動化上,作戰的時候還得下馬,因為沒有馬鐙也沒有高橋馬鞍,士兵在馬上的穩定性就是個大問題,所以,戰車更主要。而士兵主要作戰武器,也是戟,戟這玩意雖然是長柄武器,但是殺傷力來自鉤和鑿,雖然也能刺,但是效果和長矛比起來就差遠了,對上騎兵衝鋒和燒火棍子沒區別,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防禦。

    項羽牛逼就牛逼在這一點,沒有馬鐙和配套改進的馬鞍的前提下,生生訓練出來一批可以集團衝鋒的騎兵。縱橫戰場,所向披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授粉期間下雨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