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渚紀聞·饋藥染翰》原文:
先生自海外還,至贛上,寓居水南,日過郡城,攜一藥囊,遇有疾者,必為發藥,並疏方示之。每至寺觀,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預探公行遊之所,多設佳紙,於紙尾書記名氏,堆積案間,拱立以俟。公見即笑視,略無所問,縱筆揮染,隨紙付人。至日暮筆倦或案紙尚多,即笑,語之曰:“日暮矣,恐小書不能竟紙,或欲齋名及佛偈者幸見語也。”及歸,人人厭滿,忻躍而散。
翻譯如下:
蘇軾從海外回來,到贛上,住在水南,每次過郡城時,總要帶一個藥囊,遇見有病的人,就給他發藥,並開藥方給他看。每到寺觀這樣的地方,好事的人以及僧人道士們,凡是想得到蘇軾字畫的,必定預先就打聽好了他的行程,在他將去的寺觀準備下了很多好紙,並在紙的下面寫好了自己名字,堆積在案子上,恭敬地等候。蘇軾見面一笑,也不詳細詢問,提筆揮灑,將作品按上面的名字送人。到天黑畫、寫累了而案子上的白紙還有很多,就笑著說:“天晚了,恐怕寫不完這麼多,可以把你們的書齋名或者佛偈告訴我。”到大家回去的時候,人人都有收穫,高興地散去。
《春渚紀聞·饋藥染翰》原文:
先生自海外還,至贛上,寓居水南,日過郡城,攜一藥囊,遇有疾者,必為發藥,並疏方示之。每至寺觀,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預探公行遊之所,多設佳紙,於紙尾書記名氏,堆積案間,拱立以俟。公見即笑視,略無所問,縱筆揮染,隨紙付人。至日暮筆倦或案紙尚多,即笑,語之曰:“日暮矣,恐小書不能竟紙,或欲齋名及佛偈者幸見語也。”及歸,人人厭滿,忻躍而散。
翻譯如下:
蘇軾從海外回來,到贛上,住在水南,每次過郡城時,總要帶一個藥囊,遇見有病的人,就給他發藥,並開藥方給他看。每到寺觀這樣的地方,好事的人以及僧人道士們,凡是想得到蘇軾字畫的,必定預先就打聽好了他的行程,在他將去的寺觀準備下了很多好紙,並在紙的下面寫好了自己名字,堆積在案子上,恭敬地等候。蘇軾見面一笑,也不詳細詢問,提筆揮灑,將作品按上面的名字送人。到天黑畫、寫累了而案子上的白紙還有很多,就笑著說:“天晚了,恐怕寫不完這麼多,可以把你們的書齋名或者佛偈告訴我。”到大家回去的時候,人人都有收穫,高興地散去。